文:木木
1.
在网上看到一个曾国藩的故事。
在曾国藩二十八岁那年,他第3次准备进京会试。为了偿还他前两次上京赶考的路费,已经把家里的钱用得所剩无几了。
离会试的时间越近,全家人就越着急,因为大家东拼西凑,只凑出20吊钱。
而这20吊钱,根本就不够曾国藩进京参加考试,但是考试机会难得,如果错过这一次时间,曾国藩又要再等三年。
?正在曾家踌躇无助之际,曾国藩的舅舅知道了此事,没有犹豫,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牛,拿出去卖掉。
在那个年代,家里有一头牛,算是能换一大笔钱。曾国藩的舅舅知道,曾国藩着急用钱,把低于市场价很多的钱,把牛卖掉了。
凑到了12吊钱,连夜送给了曾国藩,舅舅对曾国藩说:“我只有12吊钱,加上你的那20吊,应该足够上路了吧。”
曾国藩接到舅舅的钱,潸然泪下。因为他知道舅舅家也不富裕,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头牛,为了自己能顺利参加考试,舅舅拿出了所有的家当。
曾国藩接过舅舅手里,那份沉甸甸的情,那份沉甸甸的钱,他在心里对自己发誓,出头之日,一定尽全力报答舅舅。
2.
这一次考试,曾国藩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顺利为官之后,曾国藩把他人生中的第一笔津贴,全部寄回老家。
曾国藩还在津贴中,写了这样的一封信给父亲:
- “赠予五舅二百两,若五舅执意不收,就请父亲用这笔钱买上几亩好田,再转赠给五舅。
- 另外拿出二百两,让弟弟去买些实惠的东西,周济给贫苦的乡邻。
- 再拨出五十两,捐给曾氏祠堂用于祭祀开销,报答祖宗的庇佑。”
他一直谨记,当初考试为路费发愁时,是自己的舅舅把家里的牛卖了,给他凑足了路费。
当他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当初舅舅对自己的恩情。
他也对得起当初,接过舅舅路费时,发下的誓言。后来曾国藩成了晚清名臣,官越做越大,也一直还记得舅舅的那份恩情。
他一直坚持,每年都要将一部分津贴,寄给舅舅。在曾国藩舅舅去世之后,他也一直在帮助舅舅的后人。
曾国藩说:“君子不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任两江总督时,每年的津贴都有1万两左右。他却不允许家里的人,挥霍过奢侈的生活。
曾国藩规定,家里每个人每个月,开销2000文。剩下的钱,曾国藩全部做了其他的用途。
他接济自己的老部下,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随手帮一把。因为他曾受过别人的恩情,他就以这样的方式,把这份恩情偿还出去。
一个人心存多少感恩,就会有多大的福报。
一个人心存多少善良,就能承载多大的能力。
3.
书上说:对于恩,有三种选择,
有人选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有人选择“忘恩负义”。
有人选择“恩将仇报”。
选择不同,这三种人的后半生,也完全不同。
感恩是世间,最强的频率,我们与宇宙是合为一体的。当我们感恩的频率足够大时,整个宇宙,也会来帮助我们实现愿望,加持我们的能量。
所以你会发现生活中,日常感恩的人,他的人生往往过的越好。
因为他的起心动念是善良的,他的发愿也是淳朴的,至善至纯的感恩,宇宙就会给人最大的福报。
在这样一个功利性时代,感恩好像成了人们忘记的词汇,或者又成了人们,过度消费的词汇。
其实我们自己要明白,对于常怀感恩的人来说,感恩本身,就是他人生最大的福报。
在国学文化《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心体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念头暗味,白日下犹生厉鬼。
心存感恩的人,无论身处何种,都会有善良和福报护体。
人生路上,难免起起伏伏,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会有在人生低谷时,雪中送炭的人,也会有在自己身处至暗时刻,顺路踩自己两脚的人。
对自己有恩的人,一定要铭刻于心,在自己有能力时,一定要还报恩情。
- 感谢您的喜爱,我是木木,百万豹纹作者,专写婚姻情感、暖心故事。关注我,会给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