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看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就会有另外的一个途径解决,而这种迂回的战术常常实用于一些强制的命令。在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的二号人物常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化解国君的命令,不仅在事实上达到了目的,而且也让其他人乐于接受,春秋时期的楚国,就有一位这样的人才,是楚庄王时期的令尹孙叔敖。
孙叔敖是芈姓,蔿氏,其父亲是楚国的贵族蔿贾。在楚庄王时期,若敖氏叛乱,孙叔敖的父亲蔿贾为斗越椒所杀,而当时的楚庄王还很弱小,一时间没办法除掉斗越椒,所以在蔿贾被杀之后,其后人也就散落在各地,以求自保,其中一个就是孙叔敖。孙叔敖年轻时经历了很多平常人家的生活,比较懂得寻常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能够体会百姓疾苦,这一点在孙叔敖后期执政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若敖氏的叛乱后,楚庄王开始正式的开启楚国的北部征程,向当时的大国晋国发起挑战,但是在两次大战中,都遗憾败北,晋国依靠郑国、陈国、宋国三个强有力的封锁线锁住了楚国的北进之路。
而这三个诸侯国中,以郑国的地理位置最为独特,是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所以每次楚国来攻,郑国就倒向楚国,晋国来攻,郑国就倒向晋国,如此反复,一直打拉锯战。但是楚庄王并不想这样,因为在前两次与晋国的争夺中,都没有成功,于是想要换个思路重新进攻,而这时,提供思路的就是孙叔敖。
孙叔敖在为楚庄王管理楚国的时候很大的本领就是换一种思路达成效果。有一次,楚庄王突然就颁布命令让全楚国都用高大的马车,停止使用小马车,觉得这样才有益于楚国的大国形象,但是这样的命令遭到了楚国国民的抵抗,因为这样的命令非常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孙叔敖也觉得这样欠妥,但是还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帮助楚庄王解决了这件事情,就是加高了楼宇的门槛等等,让小马车难以进入这些地方,而大的马车很轻松的能够经过,久而久之,小马车就这样被淘汰了,楚国的人民都换成了大马车。
另外一件事,楚庄王想要楚国通用大钱币而抛弃小钱,于是全国下令停止使用小钱。但是这样的命令一下,楚国的经济就陷入了慌乱,因为大钱币的确给贸易流通等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于是孙叔敖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劝解楚庄王收回成命,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命令一下,楚国的经济就恢复了正常。
这次出征晋国也是,楚庄王对于陈国与郑国的反反复复已经厌烦了,想要一举消灭这两个诸侯国,于是一鼓作气将陈国灭国。孙叔敖看到这种情况之后,立马劝住了楚庄王,恢复了陈国的祭祀与宗庙,才没有引来更大的连锁反应,为楚国大胜晋国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