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内有一幅长2.5米、宽1.17米的巨幅画作。曾孝濂这位80岁老人身为中国植物科学画作第一人耗时180天,完成巨幅画作,让世界看到中国植物之美。因为喜爱,所以热爱1939年,曾孝濂出生于云南省威信市。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可惜当时的曾孝濂完全是有心无力,但对于画笔的热爱让他开始培养自己后天的艺术细胞。上了中学的他开始自告奋勇的绘制黑板报,抓住一切机会展现自己的绘画天赋。1958年,十八岁的曾孝濂高中毕业,成为了中科院昆明职务研究所的一员。让曾孝濂感到开心的不仅是得到了这个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岗位,更开心的是他的职务为见习绘图员。在得到收入的同时还能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事业,这简直比考取大学还让他兴奋。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曾老的毕业院校是——自学成才,这个定义倒是比较少见。因为曾孝濂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幼时是自己懵懵懂懂的临摹,后来是查阅书籍的借鉴,长大便是超强的学习能力,凭借的几乎都是曾孝濂对绘画以及自然的热爱和执着。中国植物志,曾老的植物心《中国植物志》于1959年立项,需要大量画师来共同创作完成,身在研究所里的曾孝濂首当其冲开始作画,一画就是三十七年。曾孝濂曾说自己并不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将其当成了是一种自己热爱并且始终不渝坚持的信念,是绘画让自己变得快乐,是《中国植物志》让自己的绘画变得有意义。因为未曾像其他研究员和绘图员一样系统学习过,导致曾孝濂在细节方面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追求完美的曾老便长期驻扎在植物园临摹生写,别人三天画完一张稿,他需要六天,不急于求成的他坚信"慢工出细活",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最终,总计八十卷16册九千多幅图的《中国植物志》由拥有八十多年工作积累的全国八十多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以及164位绘图人员耗时四十五年辛苦编纂完成,于2004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中国植物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中,曾孝濂绘制的邮票《中国鸟》荣获第十三届政府间邮票印刷者大会最佳联票奖。迄今为止,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并且唯一一次获得此奖项。2002年,该系列邮票正式发行,走入了大众的生活中,无人不感叹其绘制的活灵活现。既要登得大山头,又要坐得冷板凳在国务院组织的"五二三项目"中,来自天南海北的军队医药单位以及科研力量组成了工作队,主要负责对抗恶性疟疾。与此同时还有为了后勤保障,部队也依旧肩负从自然中找到可食用植物的"热区军马饲料"和"热区野菜图谱"两项任务。曾孝濂很荣幸的被分配在这两项任务中负责绘图工作,在缅甸、老挝及越南三处接壤的林区写生。此次任务不仅职责艰巨,更是环境艰难。在神奇美丽的热带雨林中,曾孝濂可以深刻的体悟自然、感受生命,但美丽之中也隐藏着危险,眼镜蛇、竹叶青以及蚂蚱等剧毒生物。曾孝濂曾经就因过度沉迷于采集标本之中而喂饱了很多蚂蚁;穿衣服的时候顺手一系皮带发现是一条蛇,即使是离开很多年,但曾老依旧对此记忆犹新。在西双版纳五年的时间,曾孝濂不是在野外和剧毒生物交手,就是和标本枯燥的度日,但好在他可以与画笔作伴。壮志未酬,历久弥新闲暇之余,他的休闲爱好依然是绘画。曾孝濂耗时九年时间,将自己家乡云南的花鸟全部绘制完成,命名为《云南花》和《云南鸟》,于1992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美术展。1997年,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曾孝濂在退休后全家搬到了北京,依旧手持他心爱的画笔,创作以花鸟为主题的作品。因黑白图《中国植物志》未能使曾老绘制水彩画的愿望达成,曾孝濂便在北京动物园居住,临摹动植物。在大半年的时间中,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曾孝濂日日和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作伴,时而听鸟叫,时而看花开,生活惬意非凡。终在1998年年底,由曾孝濂创作的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中国云南百鸟图》正式出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也大受好评,退休后共计创作了十二本个人绘画集。巨幅画作诞生,人与自然的灵魂接触后来曾老因创作《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而宣布闭关,只为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之中,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曾孝濂对绘画的执着已然达到了废寝忘食和忘我的地步——每日带着放大镜专心作画的曾老连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力求完美复制自然界中的生动细节。长达180天的潜心绘制,使得长2.5米、宽1.17米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在展出后再次获赞无数,并在北京世园会中展出,后被导演李成才拍成纪录片播出。李成才也曾感慨,在曾老的画中能看出来他对自然界中执着的热爱,看得出他对自然的体悟,并且与之有灵魂的交流。曾有人说曾孝濂是多此一举,因为现代的高清摄像机完全能取代人工。但曾老则认为拍摄植物很简单,但是拍得出灵魂很难,所以这个时候则需要用心灵去体会。用一笔一画来捕捉细节,描绘出植物的灵魂。用画笔讴歌生命、讴歌自然曾孝濂虽然已过朝杖之年,但他依然像一个孩子一样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着探索不完的好奇心。曾老自嘲自己是一个贪心的人,想要永无止境的在自然界中找寻灵感,什么生命都想画——远赴内蒙古只为一画苍劲有力的胡杨;向往红杉之美便乘机远至美国;因感叹黄河壶口瀑布之美观便再次启程······2017年,在中国首次举办了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植物学大会,曾孝濂参与其中,负责展览事务,灵感而发的他再次创造了十几幅新作。曾老一生不追名逐利,他曾用一言对自己的执着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不期求所有人都喜欢我的画,但却期盼着看画的人都关爱画中的生命。
孝濂自学画画,80岁用180天绘成长2.5米、宽1米多巨作
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内有一幅长2.5米、宽1.17米的巨幅画作。曾孝濂这位80岁老人身为中国植物科学画作第一人耗时180天,完成巨幅画作,让世界看到中国植物之美。
因为喜爱,所以热爱
1939年,曾孝濂出生于云南省威信市。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可惜当时的曾孝濂完全是有心无力,但对于画笔的热爱让他开始培养自己后天的艺术细胞。
上了中学的他开始自告奋勇的绘制黑板报,抓住一切机会展现自己的绘画天赋。
1958年,十八岁的曾孝濂高中毕业,成为了中科院昆明职务研究所的一员。
让曾孝濂感到开心的不仅是得到了这个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岗位,更开心的是他的职务为见习绘图员。在得到收入的同时还能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事业,这简直比考取大学还让他兴奋。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曾老的毕业院校是——自学成才,这个定义倒是比较少见。
因为曾孝濂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幼时是自己懵懵懂懂的临摹,后来是查阅书籍的借鉴,长大便是超强的学习能力,凭借的几乎都是曾孝濂对绘画以及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中国植物志,曾老的植物心
《中国植物志》于1959年立项,需要大量画师来共同创作完成,身在研究所里的曾孝濂首当其冲开始作画,一画就是三十七年。
曾孝濂曾说自己并不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将其当成了是一种自己热爱并且始终不渝坚持的信念,是绘画让自己变得快乐,是《中国植物志》让自己的绘画变得有意义。
因为未曾像其他研究员和绘图员一样系统学习过,导致曾孝濂在细节方面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追求完美的曾老便长期驻扎在植物园临摹生写,别人三天画完一张稿,他需要六天,不急于求成的他坚信"慢工出细活",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最终,总计八十卷16册九千多幅图的《中国植物志》由拥有八十多年工作积累的全国八十多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以及164位绘图人员耗时四十五年辛苦编纂完成,于2004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中国植物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其中,曾孝濂绘制的邮票《中国鸟》荣获第十三届政府间邮票印刷者大会最佳联票奖。迄今为止,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并且唯一一次获得此奖项。
2002年,该系列邮票正式发行,走入了大众的生活中,无人不感叹其绘制的活灵活现。
既要登得大山头,又要坐得冷板凳
在国务院组织的"五二三项目"中,来自天南海北的军队医药单位以及科研力量组成了工作队,主要负责对抗恶性疟疾。
与此同时还有为了后勤保障,部队也依旧肩负从自然中找到可食用植物的"热区军马饲料"和"热区野菜图谱"两项任务。
曾孝濂很荣幸的被分配在这两项任务中负责绘图工作,在缅甸、老挝及越南三处接壤的林区写生。此次任务不仅职责艰巨,更是环境艰难。
在神奇美丽的热带雨林中,曾孝濂可以深刻的体悟自然、感受生命,但美丽之中也隐藏着危险,眼镜蛇、竹叶青以及蚂蚱等剧毒生物。
曾孝濂曾经就因过度沉迷于采集标本之中而喂饱了很多蚂蚁;穿衣服的时候顺手一系皮带发现是一条蛇,即使是离开很多年,但曾老依旧对此记忆犹新。
在西双版纳五年的时间,曾孝濂不是在野外和剧毒生物交手,就是和标本枯燥的度日,但好在他可以与画笔作伴。
壮志未酬,历久弥新
闲暇之余,他的休闲爱好依然是绘画。曾孝濂耗时九年时间,将自己家乡云南的花鸟全部绘制完成,命名为《云南花》和《云南鸟》,于1992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美术展。
1997年,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曾孝濂在退休后全家搬到了北京,依旧手持他心爱的画笔,创作以花鸟为主题的作品。
因黑白图《中国植物志》未能使曾老绘制水彩画的愿望达成,曾孝濂便在北京动物园居住,临摹动植物。
在大半年的时间中,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曾孝濂日日和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作伴,时而听鸟叫,时而看花开,生活惬意非凡。
终在1998年年底,由曾孝濂创作的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中国云南百鸟图》正式出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也大受好评,退休后共计创作了十二本个人绘画集。
巨幅画作诞生,人与自然的灵魂接触
后来曾老因创作《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而宣布闭关,只为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之中,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
曾孝濂对绘画的执着已然达到了废寝忘食和忘我的地步——每日带着放大镜专心作画的曾老连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力求完美复制自然界中的生动细节。
长达180天的潜心绘制,使得长2.5米、宽1.17米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在展出后再次获赞无数,并在北京世园会中展出,后被导演李成才拍成纪录片播出。
李成才也曾感慨,在曾老的画中能看出来他对自然界中执着的热爱,看得出他对自然的体悟,并且与之有灵魂的交流。
曾有人说曾孝濂是多此一举,因为现代的高清摄像机完全能取代人工。但曾老则认为拍摄植物很简单,但是拍得出灵魂很难,所以这个时候则需要用心灵去体会。用一笔一画来捕捉细节,描绘出植物的灵魂。
用画笔讴歌生命、讴歌自然
曾孝濂虽然已过朝杖之年,但他依然像一个孩子一样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着探索不完的好奇心。曾老自嘲自己是一个贪心的人,想要永无止境的在自然界中找寻灵感,什么生命都想画——远赴内蒙古只为一画苍劲有力的胡杨;向往红杉之美便乘机远至美国;因感叹黄河壶口瀑布之美观便再次启程······
2017年,在中国首次举办了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植物学大会,曾孝濂参与其中,负责展览事务,灵感而发的他再次创造了十几幅新作。曾老一生不追名逐利,他曾用一言对自己的执着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不期求所有人都喜欢我的画,但却期盼着看画的人都关爱画中的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