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学前夕,教育部在8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强调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有关部署的要求。值得指出的是,“双减”督导被列为今年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从整治学科类的校外培训,到均衡配置师资、不允许设置校内重点班等规定,都将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严格执行,且两周通报一次工作进度。
尽管“双减”政策在校外培训、高端民办学校和师资轮岗等议题上展示了国家扭转社会风气的决心,但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似乎仍在观望----例如在部分沿海城市,一些新的高端民办学校的立项仍然获得审批。这种观望的情绪反映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仍把“双减”政策视作运动治理,对资本力量能在改革后的市场结构中继续过去的营运模式仍抱有侥幸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多个政策领域类似改革措施的逐渐出台,社会应该要明白“双减”政策并不是简单的功能性改革----为了理顺某些制度上运行不畅,仅在个别领域对制度安排作出调整。从整体上看,“双减”政策是国家力图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大战役中的其中一个战场,这场战役的核心是纠正资本力量的各种不正常的经营模式----无论以制造焦虑的方式来销售服务产品,还是以钻法律空子的方式压榨职工。最近一周以来,劳动部门就整治“996”表明了态度,市场监督部门则开始就整治医学美融行业征求意见。凡此种种,从本质上看都是整个系统性改革的不同“战场”。
从改革的难易程度看,至今为止这场通过为家庭减负而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风气的系统性改革,仍未到达“攻坚阶段”。就以教育改革这个“战场”为例,校外培训、民办学校、教师轮岗这些改革措施相对而言都较考试改革来得容易。事实上,商业补习、上高端民校以及用学区房挤进好学校,这一切都指向考试,尤其是有“职普比”限制的中考和之后的高考这两场考试。现在先启动了对资本焦虑营销行为的纠正,然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就必须是治理好这些虑焦产生的制度根源,那就是考试。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整治了这些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的行业后,教育部门的下一步必定要调整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对于中考而言,中职教育必须有质有量,必须去污名化,公办高中必须为不同阶层提供公平的入学机会,更必须也在不同学校间均衡师资,这一切都注定成为必须正视与动手改革的内容。就高考招生而言,过去几年已经有不少省份回归到“全国卷”,清理掉大量不合理的加分项。高考剩下的主要问题便是何时以何方式实际全国一条线。对于系统性改革而言,上述的几项都将是应有之义。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
(作者:陈永杰 编辑:李靖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