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一本集文化内涵之大成的奇书,其中有多处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才学,以及他对社会世情的深刻体会。今天让我们来对书中的酒令语言进行探讨,分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状。
一、酒令的来源
酒令与饮酒的习俗相伴而生,前者为后者助兴所用。
据说在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社会陷入了动荡,各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因此战争成为了常态。而每次行军前后,为激励士气,论功行赏,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因此在这样的活动中,酒作为一种烘托气氛的饮品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单单喝酒似乎也没有意思,于是人们便尝试在这期间开展一些游戏,让喝酒的气氛活跃热闹起来,酒令便应运而生。
一开始,酒令的形式比较粗犷,主要是拼酒量,毕竟军中都是武人,喝酒是目的,酒令只是衬托。
后来,酒令流传越来越广,在民间也开始兴起,因此人们对酒令的研究逐渐深入,并且开发出了不同的形式,使得酒令在后来成为宴席间饮酒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酒令发展出了两种形式,分别为雅令与通令。
雅令顾名思义,就是在文人墨客间流行的一种行酒游戏,大家诗词唱和,互相出题考试,进行劝酒。当中的内容形式有很多,譬如女儿令、词牌令、牙牌令、花鸟同名令、筹令、射覆令等,主要就是考验参与者的才学与敏捷思维,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创作一句或一篇相关的诗词佳品,供在座人士评点,否则就会露怯,自罚三杯。
我们看书法上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和朋友在野外雅集时写作的诗文论集,正是众人饮酒入醉之后,纷纷妙笔生花,下笔千言,在酒令的考验下,带来了这样极致的精神盛宴,而王羲之正是在微醺之中创作了书法上的大作,如此可见,酒令的作用不同凡响。
此外还有通令一说,这样的酒令门槛就比较低了,在民间十分流行。毕竟与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骚客不同,古代的劳动人民与文化之间的距离还是很遥远的,而大家也喜欢饮酒,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所以按照简单的想法,创作了很多朴实的酒令玩法,娱人娱己,在后世也广泛流传。
当中有拇战,就是现在的划拳,还有掷骰子,以及汤匙令,就是转动勺子,如果指向谁,谁就去喝酒,此外就是击鼓传花令,当“花”落到谁手里,要不进行才艺表演,要不喝酒。
以上就是酒令的大致内容,《红楼梦》都有介绍,对于生活的调剂,酒是必不可少的,而酒令也让饮酒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二、《红楼梦》中的酒令语言与人物性格
书中记载了大户人家的故事,当然喝酒的事情更加少不了,其中的少爷小姐平时无事消遣,总得寻找乐趣,于是对待酒令就表现地非常热衷。
贾宝玉不一定喜欢喝酒,但他喜欢凑热闹和做游戏,因此对待酒令便十分热衷,他曾在欢聚之时说道:“雅座无趣,需要行令才好”。在榜样的带领下,饮酒与酒令之风便蔚然兴起。
以下就来介绍几种书中记载的酒令,来窥探人物内心背后的性格。
1.牙牌令
牙牌又叫骨牌,共三十二张,刻有等于两粒骰子的点色,即上下的点数都是少则一,多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儿”,有一定的名称。行令时,宣令者说一句,受令者答一句,说完三张,“合成这一对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
书中记载到第四十回时,贾母两宴大观园,他们就曾行了牙牌令。首先我们来看贾母的牙牌令,其中分别是“头上有青天”,“一轮红日出云霄”。内容言简意赅,但反映了贾母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
中国古代虽然是一个男权社会,但在儒家的倡导下,对于孝道极为推崇,因此贾母作为贾府中辈分最高的人物,其真实的话语权很大,某种程度上可以左右当家男主的抉择,发挥“垂帘听政”的作用。
上面的两个牙牌令提到“青天”与“红日”,就证明了贾母的权威性。而她作为贾府中的隐形仲裁者,当然具有相当的威严,久而久之,让她也如同“青天”一般笼罩当头,似“红日”光照万方。由此展现她具有母性慈祥的姿态,温暖滋润,但也恫吓的一面,不敢招惹就范。
除了贾母,薛姨妈的牙牌令也很有意思,里面说道“织女牛郎会七夕”,“世人不及神仙乐”。这里面的意思浅显易懂,不过却反映了薛姨妈的心思。她出身富贵之家,渴望与豪门缔结“秦晋之好”,因此十分挂念儿女的终身大事,希望觅得金玉良缘。她试图促成宝钗与宝玉的结合,反映了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
另外,史湘云、林黛玉、迎春与薛宝钗等人也都有自己的牙牌令,作者对其描写得细致入微,彰显了她们的个性,饱读诗书,红颜憔悴,未来莫测。
2.女儿令
书中第十八回,也有关于酒令的记载。主角就是贾宝玉和薛蟠等人在冯紫英家参加宴会的情形,中心主题就是宝玉要求嵌入“喜、怒、哀、乐”四个字,并说出女儿与缘故,然后饮酒唱曲。
宝玉先来,发挥自己充分的才华,将女子的情绪刻画得淋漓极致,以及能够明白宝玉常年在脂粉堆里“摸爬滚打”的心得经验,他虽为一介少男,但平常接触都是红粉佳人,自己的阳刚之气不一定多有,但对女性的心理把握揣摩该是非常到位的,当中写尽了女孩细腻无差的心思,堪称贾府中对女性认知的“第一人”。
此后就是冯紫英等人不揣冒昧,“班门弄斧”了。他们的词句无非是描写女儿表面的生活状态,没有什么生动内容与周到观察,加上略通文墨,和宝玉的文采斐然形成了鲜明对照,因此在这样的酒令中,没有出彩,只是作为衬托被解构带过。
可是,从冯紫英的“浅薄”中,也可以看到他愿意寻求“真心人”的期许。虽然接触过风月场所形形色色的女性,但还是希望能遇到一个让他心动的,活泼俏皮,善解人意的女子,结束他的浪荡生活,共度余生。
这里还有薛蟠的女儿词也是“大名鼎鼎”,作者故意让他“出丑”,放映出其本性下流不堪,生活在富贵之家养成的无赖习气,倒也有几分自由任性的“神气”。因而才能写出这些低俗无聊的“淫词秽语”,千古流传。真是难为曹公了,读者览罢,对薛蟠的印象更加深刻,让这段浮夸的女儿词竟然“千古流传”。
以上便能看出书中男性特有的性格。宝玉柔软,对女性的热爱非凡,但过于秀气,养在深闺人未识。冯紫英性情豪爽,但也常常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安慰,不愿漂泊流浪,而薛蟠则是典型的混世“呆霸王”,没有心计,无法无天,无忧无虑,办事毫无顾忌,这样的天真烂漫就是典型的二代状态。
三、酒令之用,看似无用背后的含义
了解《红楼梦》中的酒令后,也许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不过是作者在卖弄自己的文采,似乎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
的确在人们生活中,对待酒文化存在相当的偏见,尤其是类似酒令这样的搭配,使得饮酒有时成为了重大负担,令人无法惩罚。
然而在《红楼梦》中,对酒令的描写却不仅仅只是反映酒文化,描写公子小姐糜烂的生活,而是要借此传达不一样的寓意,暗示了之后事情的发展。
书中第五十回的元宵节家宴中,王熙凤讲了一个笑话酒令,行将结束时,她笑着说道;“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之后在第二个酒令中,又说道:“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吧。”在此借王熙凤之口,预言了贾府的悲惨命运。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贾府最后的结局就是在繁华过后的一阵喧嚣,风流云散。
另外还有花签酒令,宝钗抽到的是牡丹,里面说道“任是无情也动人”,说明她与宝玉有缘无分的结果。而黛玉则是芙蓉花,上面写着“莫怨东风当自嗟”,揭示了她凄惨的命运,顾影自怜,唯余嗟叹。
四、总结
酒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红楼梦》对此也有细致描写,而在酒中体现的人物性格令人印象不深,唯酒无量不及乱,在这样的酒令语言中保持本心,需要相当的修为。
参考书目
- 曹雪芹《红楼梦》
- 《中国酒令》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