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十二载,也就是公元753年,此时正是诗仙李白失意之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他便开启了环游名山大川的漫游生涯。
这一年,李白从金陵到宣城,经常在池州秋浦一带逗留,这里的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一组《秋浦歌》。这组诗一共十七首,可以说包罗万象,既有描写冶炼工人劳作的场面,又有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让我们感受到千年以前秋浦独特的风物。
在这秋高气爽的处暑时节,我们不妨跟随李白的脚步,感受《秋浦歌》中的艺术魅力和李白写这组诗的心境。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这是《秋浦歌》中的第十六首,描写了秋浦百姓一天的生活,虽然平淡却极富生活情调。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秋浦的田舍老翁开启了捕鱼的工作。傍晚时分,老翁下了网,和衣睡在小舟上,然后就等着一觉醒来收获了。而他的妻子也不闲着,拿着一张网,来到竹林深处,捕捉一些鸟类。
这首诗写得非常淡雅质朴,描写的虽是百姓忙碌的一天,但是他们的心态却是非常平和愉快的。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李白很喜欢秋浦这个地方,更喜欢这里简单朴素的风土人情。
当然,李白在这里的心情不全是平和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愁绪,《秋浦歌》中第十五首描写的便是这种心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是《秋浦歌》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李白用他极富想象力的笔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已是年过半百之人,李白说自己此时的白发有三千丈,这种写法虽说极为夸张,却也不无道理。
李白为何会生三千丈白发?只因为心中愁绪太多才会如此。他望着镜子中的自己,望着满头白发,感觉是浓浓的秋霜落在了自己的头上,正印证了他在《将进酒》中所写的那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我们不由得好奇,李白为何如此愁绪万千?甚至有一丝无奈,这就不得不提他的前半生。
我们知道,李白一生的梦想并不是成为最伟大的诗人,而是渴望能像姜尚和伊尹那样,辅佐贤明君王,成就一番大事业。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差距太大,尽管李白踌躇满志,但唐玄宗却并不打算重用他,仅仅是让他在茶余饭后写写诗消遣一下而已,为杨玉环写的《清平调》便是李白任翰林供奉时所作。
对李白而言,一年多的翰林供奉生涯是刻骨铭心的,从开始的“我辈岂是蓬蒿人”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其中的心理变化可想而知。
愁绪伴随了李白大半生,但李白却用无比乐观和激情的心态对抗人生的不如意,从这点看,的确值得后人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