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新冠肆虐;2021年夏天,德尔塔笼罩。人们与病毒抗争的日子,已有20余月。
疫情初期,援鄂医疗队里有2.86万名护士,占据总人数将近7成。隔离病房里,她(他)在和病毒最近的地方,开展高风险护理工作。
德尔塔来袭,全国近一半省份被「攻陷」。多城用全民核酸检测的「硬核」办法,狙击病毒。护士又成为主力军。酷暑下,她(他)们的身影遍布各处核酸检测点,深入小区、楼层。
9月1日,河南省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
7月31日起,自省会郑州报告首例本土感染者后,相继关联到了河南省的商丘、开封等地。最多时,河南中高风险地区曾一度上涨到58个:15个高风险、43个中风险。
在多地抗疫中,全民核酸检测具有指标性意义,往往会终止于社会面散发病例「零新增」,且病毒「最长潜伏期」过后。随后,往往就是解封、降级。
26天,1260多万人口,6000多万份核酸检测结果,7月31日至8月25日,郑州先后进行了5轮全员核酸检测。8月28日,郑州市宣布将最后一地中风险地区下调为低风险地区。
《河南日报》在以《五轮全员核酸检测见证城市力量》为题的报道中称,这是「超级工程」。
郑州的每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都需要2.6万人次医护人员、16家省级市级医院和27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2232名检测人员不舍昼夜。
8月24日,郑州最后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启动,河南省人民医院核酸采集队第9次集结出征。
医生105名、护士572名,奔赴48个采集点,累计采集核酸检测标本336889份。
当日中午12时30分,骄阳之下,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张红梅主任,第9次带领大家高呼出征誓词。与之前不同的是,在「郑州加油,河南加油」之后,她带着大家喊出,「我们要胜利!」
「从7月20日至今,从早上一睁眼,一直到晚上很晚入睡,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各种事情处理不完。一天下来嘴巴不停,电话响个没遍,有时候两个手机同时响。通常是这边还在紧急布置,那边立马就要去反应。没有一天可以晚起一会儿,都没有。」电话另一头,她的嗓音中透着沙哑。
7月20日那天,郑州各大医院遭受「千年一遇」暴雨的突袭。连着几晚,张红梅没有回家,紧急情况下调配人力、物资,指挥病人转移,保障患者救治。情况平稳后,河南省人民医院开始接收共建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转移来的病人。之后,组建医疗队,支援鹤壁等受灾较为严重的基层医院。
「救灾工作刚刚有一些稳定,觉得可以喘口气儿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她深切体会到,什么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7月31日,郑州六院院感事件发生。这对于张红梅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她太清楚院感事件的严峻性,知道疫情又要卷土重来,「当时我自己感觉,老天爷,郑州今年怎么这么难呀?」
短暂地「崩溃」之后,她立马调整自己,进入到战斗状态,她给家人发了个消息:「今天晚上又回不了家了,不用为我担心。」
不久后,院长指令来了:「需要300名护士。赶快集结队伍,今晚就要出发,去社区进行核酸采集。」
集结
时间已经是7月31日晚上8点多钟,如何集结300名护士?
有院领导为张红梅感到担心,但张红梅内心很清楚,快速集结300名护士上「战场」,这不是一件难事,「我了解我的护士」。
果然不出她所料,征集护士去社区开展核酸检测的消息一经发出,不到一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超过了1000人。
半个月后,同样的场景,在被洪水围困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称「新医一附院」)上演。
「调配100名护士,紧急组建支援医疗队,驰援商丘。」河南省卫健委给新医一附院的指令,是8月16日下午17时30分发来的。
当时,很多护士已经准备开车返回新乡城区。因为医院所在的卫辉市还处于灾后重建当中,很多人的房子被大水淹没后,还没有完全恢复。
通知要求:半个小时内报名完毕,19时15分在医院集合,20时准时出发。
「这么短时间,怎么征集100个人?」当时,医院院长办公会尚未结束,很多医院科级干部都在场,大家正在等待下一场会议。因此,院领导交待给新医一附院护理部主任张全英这一任务时,周围很多人替她发愁。
反而是张全英,最为淡定。「我当时心里特别有底气,在想我唯一要做的,是怎么能卡着人,不让报那么多。」她说,因为太了解团队的素养了,在需要援助的时候,几乎是一呼百应,「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工作」。
张全英采取限额的方式,限定每个科室的报名人数、人员要求。即便如此,消息一发出不到半个小时,人数就报满了。到了出发前,仍有护士追着她问,能不能让自己也去。
一名年龄超过50岁的资深护士,含着泪跟张全英说:「主任,你看,我行李都收拾好了。我家里一点负担也没,孩子都已经大了,能不能增加一个名额,让我也去?」
张全英很受感动,但还是狠心拒绝:「去外面支援,每天穿着防护服三班倒,体力消耗很大,还是让年轻人去吧。」一直到将一行人送走,张全英看到,这名护士还站着没离开,眼圈还是红的。
和张全英一样,张红梅在确定最终名单时,也考量了队员的身体情况,「怀孕的、哺乳期的、生病的不能去,年龄偏大、体力跟不上的不能派。」此外,还要考虑到院内和各科室人力需求和名额的均衡。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男护士李英豪,原本不在入选之列。
郑州暴雨时,他刚好乘坐「夺命」5号线地铁。之后,因脱险后救助被困、心脏骤停的乘客,造成腰伤而住院。
考虑到他刚出院不久,护士长想让他在家里好好休息。然而,看到出征人员名单里面没有他,李英豪立马就坐不住了,立即请战。
「自己的城市生病了,想出一把力。」他对健康界说。
征战
这些天来,张红梅最为担心的,就是护士们的身体状况,承受能力。
天,实在太热了。
「高温和防护服的‘完美’搭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夏日杀手’。」李英豪说,每次换岗,他们全身都是湿漉漉的。对他们来讲,最大的挑战,就是高温中暑晕倒。他最担心的,是队友晕倒后,整个团队的安全。
令人揪心的事情时有发生。「张主任,快来,咱们的护士晕倒了,送到急诊科抢救了。」有一回接到这样一通电话,张红梅吓得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后来,这名护士醒了,见到她还感觉自责,「张主任,我没有做好,给你这儿添麻烦了。」一时间,张红梅内心五味杂陈。
后来,张红梅采取了一些对策,帮助护士既完成任务,又避免虚脱、晕厥的发生,让情况有所好转。
「印象最深的是社区上门采样任务,加上都是些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只能穿着闷热的防护服上下楼梯,全身衣服湿透、闷热、饥渴、疲惫感强烈。」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护士赵丽飒对健康界回忆。
即便有电梯,按照防控要求,采集完核酸后,不能坐电梯,需要一层一层地爬楼梯。
最高他们爬了28层,下来以后都双膝酸软,很多护士一下子就躺到地上了。
「不眠不休的劳作之后,睡眠也成了一种奢侈,大家都是马路边躺下、角落里入梦。」赵丽飒说,她一共参与了5次核酸采集任务,每次工作时间达30多个小时,每次都要完成上万人次的采集任务。
「因为担心工作时上厕所,影响核酸采集,上岗前我不敢喝水。」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护士徐亚静对健康界说,防护服密闭性好,高温下,汗水已浸透她的衣服。加上不停的说话,身体的水分蒸发很快,她出现了缺水症状:心跳加快、嗓子灼痛。
「我不停地用深呼吸、吞咽口水来缓解症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工作结束。」她说。
8月6日,张红梅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配文是:请原谅我们的小美女,吃完饭打着电话就睡着了,因为她实在太累了!
据健康界不完全统计,自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以来,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中,已经有25名护士晕倒在抗疫一线。
压力
院外的核酸检测,虽然令张红梅揪心,但要说最令她感到有压力的,是院内感染的防控。
近段时间来,从医院管理者,到省卫健委,到国家卫健委,再到国务院副总理,感控工作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当这种重视落实到一线医务人员身上,压力层层加码。
据健康界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为避免因探视引发院感等问题,国家卫健委至少在发布的6个通知里,对于医院探视、陪护作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发生院内感染不是单一的因素,它的影响的因素太多了。人员的不足、护士的疲劳,以及防护、布局,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这么多人、这么多的细节。而且有的是不在我们操控范围之内的。你都想象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出乎预料的事情。」张红梅说。
就在不久前,一位护士长向张红梅汇报,科室一位病人正在医院治疗期间,不顾医院感控要求,竟然偷偷跑到别的医院开药去了。大家知道后着实捏了把汗。
「再三强调、再三要求,可是腿长在病人身上,我们有时候也很无奈。」作为管理者,她感到压力非常大。
疫情一年多以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邱维维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护士可能随时会面临危险,要承担的责任也更多。
邱维维发现,无论是楼层、科室的管理,还是医护人员定期的核酸检测、病人行程的筛查等,每天都在不断改进,医院管理的很多方面都变得更加精细化,「我们必须要严格执行防控,如果出现疑似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整个医院都会受到牵连。」
疫情下,对于管控探视人员之难,江苏省一家三甲医院任护士长王晓深有感触。和不少医院一样,她所在的医院,在各个病区安排了「门禁班」,让护士轮流值守,排查出入人员,阻止探视人员的进入。
「门禁班实在太委屈了。」王晓说,她曾现场目击,一些人等的不耐烦了,直接冲进病区,「护士拦都拦不住」。
「人冲进去了,再把他们拉出来,他们就会骂骂咧咧,还要看我们护士的工号牌,说要去投诉。」她说。
陡增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加剧了护理人力紧张的情况。东部地区一家地市级三甲医院任护士长的陈子琳说,在各病区门口值守「门禁班」岗位,大都是护理人员在做。
王晓所在的医院规定,尽可能不让家属陪护患者,而是让护工进行陪护,并将护工参照医院工作人员的标准同等管理。如必须家属陪护,一名患者只能固定一名家属作为陪护,不得替换。
「疫情期间,专业陪护阿姨供不应求。对于那些请不到陪护阿姨的患者,很多事情只能由护士承担。」王晓说,尽管护士的工作职责是专业的医疗护理,而不是护工、服务员,然而有的时候,由于陪护人员不足,一些行动不便、没人照顾的病人,还是会一遍遍地按铃求助,「我们护士肯定不会不搭理,其实这些本是属于专业陪护阿姨和患者家属的工作。」
眼泪
因为怕家人担心,报名第一次全民核酸检测任务时,赵丽飒没有告诉自己的爱人、妈妈。
然而,她被分配到的凤凰台社区,恰巧是她家所在的社区。忙碌采集过程中,她听到一个声音说,「我姑娘也是护士,你们也挺辛苦的」。
声音有点耳熟,她抬头一看,正是自己的妈妈,就小声说:「妈妈,是我。」
赵丽飒的妈妈刚开始愣了一下,看到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心酸又生气,眼泪流了出来。和外婆一起来的赵丽飒儿子也认出了自己妈妈,「是我妈妈,是我妈妈」。
给家人采完核酸后,看到他们还想说话,因为后面还有人排队,赵丽飒就给他们挥手,示意他们离开。
核酸采集工作结束后,赵丽飒的妈妈电话中对她说,「我是会担心你,但你也不应该瞒着我啊。上次在医院进新冠病房楼也是,直到工作结束了,去隔离了才告诉我们。以后有事别瞒着我们。」
说着说着,妈妈又哭起来。电话另一头,赵丽飒也哭着点头。
有一次核酸采集任务,眼看快到凌晨12点时,徐亚静记得有一位花甲老人,非常疲惫的样子。轮到她时,这位老人第一时间先向护士们先鞠了一躬,说道:「辛苦你们了啊孩子们,要照顾好自己,真是太不容易了。」做完后,老人又一再叮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让家里的亲人们担心。
说这些话时,徐亚静看到,老人双眼中泛着泪光,她当时就「破防」了。但是她不敢眨眼睛,因为一眨眼,感觉眼泪马上就要流出来了。
她使劲睁大眼睛,调整好呼吸,笑着跟老人说:「谢谢阿姨,您放心,我们一定听您的话。」
那一晚,完成了500人次的核酸采集,脱掉防护服后,她走到门外透气。
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核酸采集点一楼大厅及门外还有不少居民在排队,有的小朋友在爸爸、妈妈怀中吵闹哭泣,一些年轻人在不停的踱步,老人们脸上面带疲惫。
看到这些,她的心情感到压抑。回到休息区,她看到有一架钢琴,就想用琴声平复一下人们的情绪。于是,她就选择了几首舒缓的曲子,比如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古老的法兰西》。当琴声响起,原本嘈杂的采集大厅突然安静下来,时间好像也慢了下来。
思绪
不久前,李英豪刚看过电影《中国医生》,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武汉抗疫。
援鄂医疗队里,有2.8万名护士,占据总人数将近7成。90后还是主力军。在李英豪看来,这是属于护理人的荣誉。他说,一直都为自己是一名男护士感到骄傲。
令徐亚静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那句「患者的痛苦你是不能完全体会的,你能感受到的痛苦放大一百倍才是他体会到的。我们做不到感同身受,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她说,这句话道出了亿万医护工作者的真心。
在很多民众眼中,医务人员对生离死别,早已习以为常,所以变得冷漠,其实不然。
「现在我更加感恩我的职业了。它让我知道什么是平等善良,什么是生命的真诚,什么是平凡的幸福。」她说,护士的伟大,是延续生命的一针一药。
王朝辉,是一名手术室男护士。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的他对健康界说,选择了护理行业,在之前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他人的偏见和不理解,自己有时候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但几年高强度、高风险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每天都在与生命赛跑,无影灯下是一场场无声的战争,他收获了成长,培养了沉着、坚毅、不服输的性格,对职业的热爱也在一年年加深。
「每一个为了热爱而忙碌的日子,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正热气腾腾地活着。」 经过这次疫情的洗礼,他更加找到了职业价值感和认同感。
胡月在天津一家三甲医院当护士,由于医院对医务人员行程管控严格,哪怕是春节,也要求「不能出天津市」。家在河北的她,与天津只有一两小时车程,已经一年多没回家。
这个月的中秋,她将在正常排班中度过的。「护士工作不仅是为了患者健康,更大的社会价值是公共卫生安全。」胡月说,她不想抱怨,不想诉苦,唯独希望,疫情过后,社会给予护理人员应有的尊重。
(陈子琳、王晓、胡月为化名)
采写:刘文阳 陈丽金 孟明明
编辑:章北海
#健康明星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