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为给赵家峪死难乡亲和负伤的赵刚报仇,也为了解救婆娘秀芹,擅自调动全团发起了进攻平安县城的战役,用旅长后来的总结是“给所部带来重大伤亡”,为了阻敌增援,李云龙派出了一个连抗击日军联队级突破,这样的剧情是否合理呢?其实如果细加研究,还是符合军事常识的。
或者讨论下,“平安格勒战役”,号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虽然是戏谈,不过从军事专业角度出发,你如果是这次战斗的指挥员,将如何分配独立团现有兵力?
要知道,李云龙关于平安之战的军事部署,是“拔点阻援”而非“围点打援”,即以攻取平安县城为首要目标,外围阻击战则以迟滞日军援兵推进速度为主,而并非主要打击或歼灭之,这就要求独立团在排兵布阵上有主有次且主次分明。 虽然独立团发展壮大到几千人,但若想尽快攻占几百个敌人防守的坚固城池,在装备和单兵素质较差的情况下,就必须尽最大可能的集中兵力完成突破和占领,以兵力的绝对优势弥补火力的不足,所以李云龙叫嚷的是“没有助攻,全是主攻”,四面突击是明智的。
而此时平分兵力就是兵家大忌,否则很可能导致县城久攻不下、援兵又阻挡不住顾此失彼的后果,那全团将陷于被动。
从军事常识上说,《亮剑》中平安之战的用兵是基本合理的,在几个阻击方向上,孔捷新二团和丁伟新一团的防区李云龙大可放心,那都是自己的战友,即便没有统一指挥和协调,他们也不会轻易放鬼子援兵进来。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楚云飞晋绥军第358团的防区方向,也是独立团的阻击重点。
用该团方立功参谋长的话说,晋绥军与八路军只是“理论上的友军”,李云龙不能指望楚云飞会拼死相助,他既不会腆着脸求助、恐怕也没有时间相商,否则不至于连孔捷和丁伟也搞不清状况,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派出阻击部队,同时还不能抽出太多力量,那样攻城兵力又将不足,拿出一个连再辅以地方武装是恰当的。
楚云飞“帮场子”是出于民族大义和哥们情分,如果选择袖手旁观也是本份,李云龙是不可以指望晋绥军一定出兵助战的,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
《亮剑》军事迷们, 不要走进独立团后来有“八个营”的误区,在独立团分兵发展的过程中,各营各连都得到很大的扩充,但是在各部归建之前,都无权自行增加编制和番号,这是部队铁的规矩。因此尚未完成整编的独立团,只能还是三个营九个主力连的建制,担负阻击任务的六连,就是独立团1/9的人马,再加上配合作战的区小队等地方武装,兵力很是可观。
张大彪一营都已经发展到2000多人,可想而知其连队的规模,根据番号推算,黄志勇这个连应该隶属于缴获“意大利炮”的二营,至少超过6、700人的兵力,否则让一个100多人的连队去抗击鬼子一个联队八小时,这个任务神仙也完不成,那就过于离谱了。
李云龙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队伍壮大到如此程度,整编成八个营也得是后面由团部来施行,各营都没有这个权力,平安之战时,一个步兵连已不是我们平常认知的普通连队规模了。
黄志勇的六连在几乎拼光时,拒绝了晋绥军联络官的好意,仍然死战不退,最终全体壮烈牺牲,有点借用“硬骨头六连”的意思,其实小说作者都梁的军事常识很是到位的,个别我们感觉比较雷人的剧情,是拍电视剧时改编的问题。
然后才是楚云飞出手,第358团步炮齐上,继续阻击日寇援军接近平安县城,有力保障了李云龙攻城部队的身后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