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公布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从9月1日对当前我国企业职工的抚恤金标准进行调整。
我们知道,之前各地区对于企业职工去世后抚恤金发放的标准并未统一,新办法发布之后,企业职工去世后的遗属抚恤金待遇总体而言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和国家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相比,三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抚恤金:由两部分组成
根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去世后,将区分两类发放抚恤金。
一是对于自然病故人员,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离退休人员为基本离退休费)的标准发放。
二是对于烈士、因公牺牲人员,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离退休人员为基本离退休费)的标准发放。
可以看到,自然病故与因公牺牲的国家机关人员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毕竟是为国奉献,其遗属获得一定的倾斜照顾也是合理的。
举个例子:假设国家机关退休人员老王在2021年因病去世,其生前基本退休金为5000元,
由于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则其遗属可获得的一次性抚恤金为:43834*2+5000*40=287668元,这个标准还是比较可观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抚恤金:挂钩基本工资、基本离退休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抚恤金发放也区分两类人群
一是自然病故的,按照其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离退休人员为基本离退休费)发放
二是因公牺牲的,按照40个月基本工资(离退休人员为基本离退休费)发放
和国家机关人员相比,其在抚恤金计算中减少了对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挂钩部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参加头筹地区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以及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或退休人员,并不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标准执行。
企业职工:挂钩缴费年限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企业职工在职和退休后去世的抚恤金计算标准有所不同
对在职员工而言,其去世后的抚恤金待遇=发放月数*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发放月数根据缴费社保缴费年限确定:
缴费年限不到5年的,发放月数核算为3个月;
缴费年限满5年不到10年的,发放月数核算为6个月;
缴费年限满10年不超出15年(含15年)的,发放月数核算为9个月;
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1年,发放月数增加1个月。缴费年限30年以上的,按照30年计算,发放月数最高为24个月。
而退休人员在上述基础上考虑到了养老金的领取年数,简而言之,退休人员去世前每领取1年基本养老金就在核算抚恤金发放月数时减去1个月,其去世后的抚恤金待遇=(发放月数-养老金领取后的核减月数)*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举个例子,假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缴费年限为30年,其在领取7年养老金后去世,则其抚恤金的核算月数就为:9+(30-15)*1-7=17年。
综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及企业职工在去世后遗属所获一次性抚恤金的计算标准是有所不同的,总体来看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最高,对此,您怎么看呢?
欢迎评论转发,关注新奇理财师,了解最新社保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