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解读 | 深度解码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

0
分享至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两个决定。25日,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会上,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幸福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园城市局等单位对全会进行解读。

全会成果及意义——

解·读

全会是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奋力开启成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积极成果。全会坚定落实党中央赋予成都的重大使命任务,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增进了战略共识、凝聚了奋进合力,又明确了战略目标、确立了转型动力,必将最广泛地动员全市人民投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宏大实践,必将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必将更好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市民生活品质提升互促共进、相得益彰,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有利于更好落实国家战略

有利于加快培育竞争优势

有利于全力促进城市发展

有利于全面惠及万千市民

全会主要特点——

解·读

坚持对表对标,

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

根本遵循

坚持系统集成,

把公园城市作为城市最鲜明的特质

坚持创新引领,

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

强劲引擎

坚持人本逻辑,

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城市

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集思广益,

把凝聚各方智慧作为科学决策的

重要基础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

《决定》由8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论,即第一部分,分别阐述了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并对照成都“十四五”规划和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按照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对成都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阶段性目标作出安排。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二至第七部分,总体上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来构架,基于成都作为超大城市更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关系的现实需要,对安全发展进行专章部署。

一是建设以创新为新动能的公园城市,努力搭建创业就业的圆梦舞台,强调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幸福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二是建设以协调为新优势的公园城市,努力拓展人城和谐的承载空间,强调全面构建与世界城市空间形态、超大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能级相匹配的未来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为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永续承载空间。

三是建设以绿色为新形态的公园城市,努力构建近悦远来的宜居环境,强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幸福美好生活营建美丽宜居环境。

四是建设以开放为新引擎的公园城市,努力展现交汇融通的国际风范,强调推动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物质产品增加、社会财富积聚、文化认同提高,为幸福美好生活丰富多元优质供给。

五是建设以共享为新局面的公园城市,努力书写共同富裕的发展新篇,强调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幸福美好生活增强可感可及体验。

六是建设以安全为新特质的公园城市,努力构筑智慧韧性有序的平安家园,强调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幸福美好生活构建现代治理范式。

第三板块为第八部分,主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支撑保障、营造浓厚氛围三个方面展开,强调要积极调动方方面面的资源和要素,充分激发全市上下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共建公园城市、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扫码查看全文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决定》稿进一步阐明了创新驱动引领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决定》稿提出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紧扣城市发展战略,明确了“四新”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

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枢纽

《决定》稿突出了推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设计和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谋划,明确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进一步优化了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设计

进一步强化了成都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谋划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支撑

进一步突出了创新创造生态在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聚集效应

扫码查看全文

热点问答

01

成都电视台记者:全会提出要“建设以绿色为新形态的公园城市,努力构建近悦远来的宜居环境”,请问在构建“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优化城市功能形态,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方面有哪些考量呢?


杨小广(市公园城市局党组书记、局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园城市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构建近悦远来的宜居环境、创造普惠共享的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提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规划建设理念,坚守生态立城定力、创新场景营城模式,大力实施“五绿润城”示范性工程,完成龙泉山增绿增景14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5万亩,建成各级绿道4780公里排名全国第一,建成“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1577条,新增公园面积42.99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生态指标稳步增长。


此次全会,市委提出建设以绿色为新形态的公园城市,努力构建近悦远来的宜居环境,其中一个关键举措就是构建“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青山绿道蓝网”是一个比较具象的概念,旨在以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锚固山水交融的自然本底,促进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共生、和谐统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绘就“身在公园、春暖花开”幸福场景,让“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价值认同,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靓丽名片。


青山为底,主要以龙门山、龙泉山等自然山体构筑公园城市竖向景观、立体画卷,规划布局望山视线通廊,实施“青山”修复行动,重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高品质城市绿心,今年底前修复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5万亩、完成龙泉山增绿增景1.5万亩,至2025年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完成龙泉山增绿增景25万亩,努力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为常态。


绿道为轴,主要以天府绿道串联城乡社区、贯通公园林盘、链接江河水网,实施“绿道”建设行动,构建16930公里全球最长的天府绿道体系,今年底前建成各级绿道5000公里、至2025年突破10000公里,实现路线成网、功能成势。目前,正重点推进绿道体系中的环城生态公园和锦江公园建设。


环城生态公园跨经12个区、辐射人口1300万,从城市生态隔离带逐步发展成为城市中心公园,将它比作赋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超级绿环”,建成后将形成一个贯通全城的无障碍慢行和骑行系统,有效补齐中心城区文化、体育等公服设施短板。同时,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周边规划建设100个未来美好生活社区,优化人口分布,提高生活宜居性,丰富市民美好生活场景。今年底前将全面贯通100公里一级绿道,串联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等16个重要节点,基本实现筑景成势。


锦江公园跨经7个区、辐射人口900万,历经护城河、景观河、生态河变迁,逐步演变成为都市滨水公园,将它比作串联成都千年历史文脉的“翡翠项链”,建成后将实现沿线170处景点和林盘“串珠成链”,拓展滨水开敞空间20万平方米。今年底前将基本贯通锦江绿道,完成锦江子街巷综合提升改造95条,开通锦江水上游线10公里,努力再现“门泊东吴万里船”旷世盛景。


江河为脉,主要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实施“蓝网”建设行动,统筹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多元业态融合,构建“一核一环、三江九带、三级四类”天府蓝网格局。今年启动都江堰精华灌区、邛崃白沫江等9个项目,建设100公里示范蓝网,至2025年,打造精品蓝网发展带1000公里,努力再现“三江润城、百河为脉、千渠入院、万里织网”灵秀画卷。

0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记者: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请问成都将如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要求,助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杨羽(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赋予了成都全面提高城市位势能级的宝贵战略机遇,也是担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做强城市极核功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一直以来,我们坚定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要求,以双核引领、 区域联动为战略方向,高标准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干支联动、五区协同”发展,促进双核相向发展,齐心共建经济圈、协同唱好“双城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下一步,将全面贯彻全会精神,聚焦做强极核战略目标,加快推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助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一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现代化城市幸福美好生活新范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打造承载幸福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城市。二是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夯实幸福美好生活物质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幸福美好生活核心动能。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前沿技术和未来赛道,推动创新资源集聚,营造创新应用场景,以新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分工重构、动能更新再造,为幸福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四是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增强幸福美好生活动力机制。强化改革集成,深化五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创建国际贸易消费中心,增强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推动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幸福美好生活提供丰富优质供给。五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厚植幸福美好生活优势。围绕持续提升宜居生活城市吸引力,筑牢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本底,促进优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天府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幸福美好生活营造高品质宜居环境。

03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全会提出:将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产业地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请简要介绍一下成都制造是如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的?具体的工作着力点是什么?


王凯(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幸福美好生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和根本保证。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制造将聚焦城市战略目标达成和城市核心功能实现,立足成都的比较优势,加快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梯度发展培育,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支柱产业要着力能级提升,这是我们的基本面也是我们的压舱石。锚定世界级,形成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工业软件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新兴产业要着力产业创新,这是当前城市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增量。培育增长点,形成新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前沿医学、柔性电子、卫星互联网、医疗美容、国潮汉服等产业,力争形成一批产业地标。三是未来产业要着力创新策源,这是未来城市竞争的方向和核心的竞争力。抢占新赛道,形成新引领,重点探索布局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等。要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方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同时,将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因此,将立足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发展目标,重点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方面,以技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能升级。一是补短板,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领域攻坚突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关键产品、关键装备、关键工艺的国产化替代,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二是锻长板,聚焦消费电子、新型显示、交通装备领域持续创新,强化技术优势,扩大规模优势,巩固提升领先地位;三是提能力,聚焦成都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实施本地供应商培育计划,开展“主配”牵手行动,提高重点产品区域配套率。


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智能新工厂建设。推行工业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免费诊断,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工厂、柔性工厂、共享工厂,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创建工业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链主企业建设用户直连制造平台,推行定制生产、柔性生产和互联生产,促进生产消费的双向赋能、同步升级。三是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快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家级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加快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创新,加强“云联数算用”的要素协同和“芯屏端软智网”的产业协同,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推动数字技术多行业融合渗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四是加快推广绿色制造模式。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氢能、光伏、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产业,创新打造绿色化产业场景,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工程研究中心,组建碳中和实验室,加快绿色低碳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成都在绿色制造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做出应有示范。

04

人民网记者: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把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请问,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薛敏(市幸福办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作出决定,将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与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一体摆位、统筹推进,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彰显了实现城市发展战略与践行初心使命内在一致的价值契合,二者统一于让新发展理念福泽市民、惠及社会的时代使命。面向“十四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统筹城市长远发展和市民现实需求,作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可以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工程、增强城市发展优势的筑基工程。


从实践层面来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涵盖公共服务、交通出行、城市更新、创新创业、城市安全、全龄友好等十大领域,每个方面都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每项措施都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今年2月18日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协力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策划实施重大项目350余个、计划总投资约9000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068亿元。关于项目建设的具体成效,这里有一组数据跟大家作一分享。今年1—6月,全市新晋三甲医院15家、创历史之最,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56所;启动片区化城市更新项目35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313个,实施棚户区改造1869户、城中村改造933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8公里,373座轨道站点实现公交接驳全覆盖;新增营造林5.93万亩,新建成天府绿道372公里、累计建成4780公里;完成41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吸引落户青年人才近10万人;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强。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在蓉举办“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成都市荣获全国“十大大美之城”“十大向往之城”两项殊荣。《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市民整体幸福感较上年提升25.44%,位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三甲。总体来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启动以来,社会影响力、市场参与度、市民获得感持续提升,已成为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性工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牵引力、社会凝聚力和价值感召力。


下一步,市幸福办将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强化问题导向,着力在“精准对接需求”上下功夫。主动拓展群众、企业表达愿望和诉求的渠道,切实找准市民生活的所期所盼、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推动十大工程各项举措与群众、企业的现实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强化效果导向,着力在“办成好事实事”上下功夫。清单式、项目化、分层级推动十大工程落地见效,瞄准急难愁盼问题,营造可感可及场景,努力办成一批市民普遍受益的实事、群众家门口的小事、助力企业发展的好事。三是强化共建导向,着力在“发动社会参与”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市民观察、机会清单发布等制度,引导市场主体、广大市民和专业力量有序参与十大工程,同步构建目标考评、社会测评、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让市民和企业真正成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积极参与者、切身受益者和成效评判者。

05

成都日报记者:西部(成都)科学城作为成都建设科创中心的主阵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自启动规划建设一年多以来,目前进展和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丁小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去年6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对西部(成都)科学城工作做了专题部署,推出《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一年来,不断优化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空间、载体、功能布局,加快引聚高端资源要素,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探索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一是切实做好科学城顶层设计。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总体成型、五年能级跃升”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科学城中长期规划和“十四五”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人城科产”高度融合、科学特征明显、环境绿色人文的国际一流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和管委会也获得中央编办批复设立,并于今年6月7日在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揭牌,科学城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

二是全力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聚焦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大力聚集布局大装置、大平台、大机构、大团队,截至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中成都科学城已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6个,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1家,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6个,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43个,建成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超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基础条件设施逐渐完善。


三是启动组建天府实验室。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3大领域,启动组建4个方向天府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天府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已于今年6月7日揭牌运行,天府永兴实验室即将挂牌。


四是加快引聚高端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国家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落户新经济活力区,以“揭榜挂帅”形式启动建设“岷山行动”计划首批6个新型研发机构。国家民航科技创新示范验证中心、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等高能级创新项目落地未来科技城。生命科学创新区组建运行生物医药国际平行实验室,突破生物医药领域关键瓶颈技术12项,6个创新平台获得国际认证。投资100亿的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落地建设,华为成都智算中心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经过一年努力,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创新布局和主体功能初步形成,进入了加快成形成势的发展新阶段。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创新策源核心功能,加快出台科学城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及专项支持政策,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大力构建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阵地。


一是聚焦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高起点建好天府实验室,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级科研机构、“双一流”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硬核科技支撑,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聚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量子互联、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赛道,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信息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算力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推进产业能级跃升,塑造城市核心竞争优势。


三是聚焦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在新型举国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人才引进、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同时扩大开放创新,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建设国际创新人才服务港,加快打造“绿色、科技、人文”交相辉映的“公园城市、科学家园”。

来源: 成都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锦江共青团
锦江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锦江区委员会官方号
1491文章数 3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