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魏凯 通讯员穗环宣 近年来,广州在土地污染治理和使用方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保障+质量管控”的再开发利用地块全过程环境管理制度。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地块调查修复周期缩短70%以上、监测质量问题减少85%以上、报告因质量问题退件率为0。
土壤污染调查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目前广州已经实施了土壤污染调查管理分级分类制度,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范围简化为四种情形,需调查评审地块减量一半;以“提速”为目标,多种措施优化评审流程,明确低风险项目免于专家论证,同时试行承诺评审,评审耗时缩短50%以上。
实施污染地块调查报告市区分级评审,将土壤污染风险低的地块调查报告下放至区评审,改变了过去大量项目排队等候的状况,实现了评审工作零排队。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污染地块调查报告全部由市本级评审,全年评审89个报告。2020年实施市、区分级评审,全年评审229个报告,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广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简化调查指引,将调查内容简化为七个“是否”,使土壤调查时间从平均217天缩短至46天。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JLXC-H5-1地块、从化区鳌头镇桥头村储备地块等多个地块通过简化调查流程快速进入土地再开发利用环节。
提升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缩短评审周期
近年来广州还制定发布多个建设用地污染防治有关的广州地方标准,制定了关于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保存与流转、分析检测和报告编制等关键环节的统一质控要求,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可比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开发“广州土壤”APP地块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质控的动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广州市监测质量问题由2018年的278宗降低到2020年的38宗,因质量问题退件数量从2018年的42件降低到2020年的0件,极大提升了从业单位技术水平和监测工作质量,缩短评审周期。
通过实施广州市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1部分: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广州铝材厂地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占地面积31275.67平方米 ,通过广州市首创的异常点位排查技术,在地块土壤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避免了不必要的修复,节约了后续评估、修复时间1年半以上。
“净土开发” 为污染地块再开发节省时间
广州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净土开发”模式,以污染地块“先出让再修复,达标后建设”取代“先修复再出让”。该模式既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又有效加快储备用地出让和再开发的进度,经初步估算,可节省污染地块再开发时间约一年。
针对目前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修复地块多为拟收储或已收储地块,生态环境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共同研究找出影响土地收储、供应速度的瓶颈环节,结合管理经验,大胆提出指引措施,解决实际中的难题。比如明确需调查地块筛选原则,避免扩大范围;合理划分调查范围,减少工作量;根据污染风险、污染类型切分调查地块,以便无污染、修复快的区域提前释放;对土壤实施外运修复的,在完成污染土壤清挖、外运后,可提前启动修复效果评估;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报告无原则性问题的,报告完成修改前可提前进入供地环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