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山谷的巨型佛像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佛像之一,也现存最古老的佛像。雕刻在高耸的悬崖之上,它们也代表了佛教的独特融合和希腊艺术,是阿富汗最伟大的文化遗址和主要旅游景点。
巴米扬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往来欧洲、波斯、中国和印度间的商队途经之地,当地曾有很多佛教寺院,以哲学、希腊式佛教艺术为一体的宗教活动中心,自2世纪起,至9世纪伊斯兰教入侵时,为佛教的一个宗教地点。
巴米扬位于喀布尔以西约 160 公里处,是阿富汗中部一个与世隔绝且美丽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山山谷。位于丝绸之路的巴米扬在早期是佛教贵霜帝国的一部分,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 世纪 。玄奘在约630年时曾到过巴米扬,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当地(书中称为梵衍那国都城)是一个兴盛的佛教中心,“伽蓝(寺庙)数十所,僧徒数千人”。书中记载“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指的是东大佛。
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一尊跟巴米扬大佛风格非常接近的坐佛像坐落于我国甘肃省的炳灵寺石窟内,今天仍存在完好。
两尊佛像中较小的一个高 38 米,建造于公元 2 世纪。被称为沙玛玛,“国王的母亲”,被认为是女性的代表。它具有希腊罗马风格的元素,并且严重毁容。两尊佛像中较大的一尊高 53 米(174 英尺),雕刻于公元 5 世纪。被称为索索尔,意思是“年复一年”,它更精致,状况非常良好好。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像。
这些佛像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建成。它们由一些受希腊影响的艺术家在砂岩上的壁龛中雕刻而成,然后用泥、稻草和原始“水泥”覆盖,最后将图案雕刻在上面。用水泥覆盖以在衣服上产生褶皱。表面上有很多依稀可见的孔,他是曾经用来于固定“脸部”的钉子。这些雕像曾经被涂上鲜艳的色彩,雕像上方的壁龛内衬有描绘天国的 5 世纪壁画。1600 多年来,佛教朝圣者一直在参观这些雕像。在 9 世纪,阿拉伯士兵摧毁了佛像的脸。不过他们在成吉思汗和帖木儿以及 1970 年代、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 20 年战争中幸存下来。
两尊佛像之间的位置和它们周围的区域大约有 750 个象蜂窝状的洞穴是,由数公里的隧道连接。他们曾经居住着大约一千名僧人。有些是通过雕刻在粗糙的岩石中而凿成的楼梯才能到达。这些洞穴中的许多佛像、希腊诸神和女神(如雅典娜)、印度教神像(如嘉鲁达和苏里亚)以及带着石榴头饰的波斯服饰的贵族的壁画。最好的洞穴围绕着较小的佛陀。多年来,它们遭到严重破坏,主要是居住在洞穴中的人们。剩下的东西被毁于炮火。
同时,在不远的塔克西拉也是许多辉煌的佛教机构的所在地,(位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西北 30 公里处的大干线)是一座废墟古城,战略性地位于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的分支。它被认为是南亚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在公元前 327 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并由伟大的佛教皇帝阿育王统治。在公元 50 年亚历山大战士的印度-希腊后裔建立的伟大贵霜王朝期间,这座城市成为著名的学习、哲学和艺术中心,吸引了远至中国和希腊的朝圣者和旅行者。
根据传统,耶稣的门徒圣托马斯,也被称为怀疑的托马斯,大约在公元 40 年左右访问了塔克西拉的帕提亚国王贡多法勒斯的宫廷。这座城市从公元 1 世纪到公元 5 世纪是它的高度被白匈奴碾压。据说塔克西拉这个名字来源于蛇族王子塔克夏。
2015年6月,来自中国的张昕宇、梁红等人,和团队使用光影技术成功重现被炸毁的巴米扬大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