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昆明与大理之间,有一座光禄古镇,它背靠龙华山,身处滇中腹地。这里曾经是中原进入云南边疆的必经之路,有“三川之门户,南中之锁钥”之称的重要战略要冲。
清晨,70多岁的吴老伯像往常一样,伴着鸟鸣声,踏着青石板,来到了古镇一旁的龙华寺,祭拜心中的“佛”。
在当地人的心目当中,龙华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里面有一座铜像,他就是高氏家族集土官大儒于一身的先人——高奣映,被当地人视为‘睡佛’。”光禄镇居民吴老伯说“拜拜老神像,能给我们带来吉祥和谐。
据记载,高奣映出生时,正值明清革鼎之际,当时,清朝入关,吴三桂镇守云南。作为当地的土司,高家与吴三桂曾有过频繁往来。然而,清康熙十二年,清政府下令撤藩,吴三桂起兵造反,在朝廷的征调下,高奣映率土司军队协助清军平息了叛乱,他的功勋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可就在朝廷对他加封官职的时候,高奣映却果断上书,决心要归隐山林。
高奣映知道仕途的艰险,由于政治上他与吴三桂有牵连,怕别人拿来做文章,还会危及子孙。因此他把土司之职交给儿子,自己隐居结磷山。
当时,只有37岁的高奣映归隐之后,没有选择碌碌而终,而是专心致志做起了学问,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文,著书81本,在当时成为与顾炎武、王羲之等人齐名的一代大儒。
不仅如此,高奣映还在山中设馆,收徒讲学,在他亲授的学生中,考取进士的就有22人,举人有47人,秀才多达135人。一时间,光禄文风达到鼎盛。晚年时,高奣映命人把自己卧躺在榻上的形象雕成铜像,并在铜像上留下了这么一段话:“眉上不挂一丝丝愁恼,心中无半点点烦嚣,只是一味黑甜,睡到天荒地老。”这份发自内心的从容和洒脱,赢得了后人的认同和尊敬。
我们在龙华寺看到的卧像,它呈‘安’字形。所谓‘吾心安处是故乡’,它似乎在告诫大家,不要迷恋权势,奢望大富大贵,只有内心的安静和子孙后代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幸福。
如今,光禄人把高奣映尊为“睡佛”,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喜欢来这里拜上一拜,祈求家人平安,邻里和睦。像家庭当中发生了矛盾纠纷或者邻里纠纷,就想想这种精神,能够宰相位子都让出去,还有什么让不了的。
高氏家族的故事在古镇中世代流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里的人们。“为而不争”的文化,也就化作了这方水土的底蕴和气质,渗透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氏家族‘为而不争’的处世哲学,带给了光禄古镇700多年的和谐与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