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徽州古城行。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住在了古城里的青旅,店长小姐姐建议我有时间一定要去渔梁坝景区看看。渔梁坝景区距离我的住处不远,走着就能去。渔梁坝景区并没有严重那么的商业化,虽说有30元门票,但是景区出口较多,淡季里管理不严。
渔梁坝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有江南第一都江堰的美誉。
景区入口处的重檐歇山顶的仰高亭,地面上是当地人晾晒的玉米粒,画面中的自行车,我就骑着这辆自行车进行了一次“虎头蛇尾”的新安江山水画廊骑行,后面再说。
渔梁老街入口处。北岸的渔梁街属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唐朝乾元二年(759)形成街市,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
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
渔鳞街蜿蜒1公里左右,两边店铺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被誉为江南第一水街。
从入口处走进去不远,就到了崇报祠,现在是渔梁坝博物馆。崇报祠又称坝祠,为缅怀和纪念历史上曾为修建渔梁坝的有功之臣及有识之士而修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344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二天井,属徽派建筑中典型的“天井式祠堂”。
渔梁老街里的百步石阶,始建于宋朝,徽州水埠中最高最宽的货运通道,距离大坝最近,泊船最多,最为繁华。从这里下去,有人就可以游玩渔梁坝了。
老街里,有很多这样铺着青石板的小巷子通往练江畔,拾级而下,便可下到渔梁坝。
在狭窄的古街上,巴慰祖故居比较醒目。故居坐北朝南,占地1188平方米,三进三出四个天井,前进是客厅,为清代建筑。中、后进是住宅、书房,为明代建筑,三合院式民宅。巴慰祖(公元1744——1793年),歙县渔梁人,字予籍,一字子安,著名篆刻家、书画家、收藏家,曾担任候补中书职协。著有《四香堂摹印》二卷,《百寿图印谱》一卷,现存“巴予籍”、“下里巴人”等印章以及金石、砚、墨等。
老街里有一座亭桥——狮子桥。狮子桥,始建于唐代,原名“施氏桥”,由最早居住渔梁的施姓家族所建,后取谐音“狮子桥”,以示吉祥如意。
狮子桥下为单孔石拱桥,上面有桥亭与过街券门相连接。从下面仰视狮子桥,有一种易守难攻的城堡既视感。
“思政堂”建于清初,是一家商贾门第。门罩砖雕是其最大建筑特色,采用了徽州镂空立体砖雕手法,人物故事情节栩栩如生。门罩左右侧下端各有砖雕狮子一只。
在渔梁老街上俯瞰练江风光,江面上的游船从渔梁坝到太平桥,一般是20—30元的船票。
这里是渔梁老街的尽头,有一处较为宽敞的小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忠护庙,又称九公庙,始建于清初,供奉汪华第九个儿子汪献。据记载,“汪献早逝无嗣,宋封其为忠护侯,淳熙年间郡人念公爱子,特为立祠。因祠颇着灵异,古代舟行浙江者必祀之。”忠护庙占地面积124平方米,三进三开间,面阔10米,现仅存主院。大门有八字照墙,砖石结构门坊。
小广场靠近连江一侧,有一座名曰李白问津处的小亭子。以纪念剑客李白寻访同为诗人的道仙许宣平的故事。
在此举目四望,山清水秀,流水潺潺,气象万千,江、镇、山、坝、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风景。怪不得当年与歙人许宣平失之交臂的李白赞叹这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