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一场梦,浮梦半醒看人生。(此文原创,抄袭必究,请关注最不专业的讲解员)
今天的标题很奇怪,我居然用同一部电影的不同称呼组成了文章的题目,总觉得看起来有些许违和感,却又找不出什么不合适。就如同看到的这部影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样,摸不着头绪却始终觉得似乎看懂了些什么。
这部影片的导演贾樟柯是出了名的“轴”,拍片从来不看票房,一贯坚持电影艺术里少有的文艺范。所以刚看到他的名字时,我有些小小的抵触。毕竟文艺气息过浓的作品通常都会有那么一点神经质的感觉。好似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不仅逼疯了一众主演,更是让大多数观众看部电影味同嚼蜡般的痛苦。
好在这部影片没有那么变态,只是通过几位不同年代的作家之口描绘了一些时代的成长。三位知名作家贾平凹、余华、梁鸿代表了50、60、70三个年代,加上已故作家马烽和后边几位作家的后代,算是将老中青三个时间段上的时间线联系起来。这样一条长跨度的时间脉络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要全面展现基本不太可能,所以影片透过不同人的回忆,用串点成线的方式将发展的痕迹线展现出来。
但是这种拍摄方式给我的感觉多少有些取巧,许多原本可以留给观众慢慢体会的起承点被人为的手段切割开来,让观影者如同被人推着走似的不知所措。尽管老一辈作家们风趣的描述使我们体会到发展的艰难,但不等感情升温就迅速转移的方式真的有些大煞风景。或许连导演自己都没有为整部影片找出一个稳定的故事脉络吧!所以只能用时间线勉强拼凑。
另外作品作为公映影片,许多拗口蹩脚的地方口音居然没有提前配上字幕也是相当令人不爽的一件事。开头老人的汾阳话让我听得云里雾里,直接导致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过神来,所以如果考虑到大众接受能力的话,还是建议导演能够将作品的各处细节都考虑到位吧!不要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坏了整部影片的美感。
喜欢作品的朋友,请留下您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