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状态良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全程实录:
14时06分更新
地面搜救回收分队抵达落点。
13时52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3时45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13时43分更新
返回舱舱门打开。
13时42分更新
建立工作区,多单位协同进行处置。
13时40分更新
搜救人员正在进行现场处置。
13时34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13时26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
13时24分更新
返回舱乘伞降落,距离地面6公里左右,返回舱抛防热大底。
13时22分更新
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
13时20分更新
伞舱盖打开,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主伞。
13时17分更新
返回舱出“黑障区”。
13时15分更新
返回舱进入“黑障区”,地面光学设备捕获返回舱图像。
13时10分更新
空中搜救回收分队到达预定区域。
13时08分更新
推进舱与返回舱已分离。
13时06分更新
轨返分离已完成,即将进行推返分离。
12时59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惯性滑行阶段。
12时52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前进行四次落点预报。
12时47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制动结束。
12时45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制动开机。
12时44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第二次调姿到位。
12时43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第一次调姿到位。
延伸阅读
揭秘:神舟十二号返回要经历“三道卡”
北京日报客户端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构成,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执行的第七次载人飞行,历经三个阶段从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穿越大气,回到地面。
制动飞行和自由滑行阶段:开展首次径向交会对接技术验证
当3名航天员进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后,飞船开始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从核心舱前向对接口绕飞至后向对接口,再绕飞至径向对接口。据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邵立民介绍,这是为神舟十三号的径向交会对接进行在轨技术验证。在返回飞行阶段,轨道舱首先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推进舱两舱组合体通过制动减速降低飞行速度,逐渐被地球引力牵引脱离原有飞行轨道,进入自由滑行阶段。之后,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以精确计算的再入角度进入地球大气,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
再入大气层阶段:失去通讯的“黑障”时间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外形像一个上窄下宽的“大钟”,通过发动机的姿态调整,以大底朝前的姿态通过升力式返回的方式返回地球。在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起2000多度高温的火焰。在降落过程中,气体和返回舱表面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发生电离,形成包裹住返回舱的等离子区,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极大衰减,造成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这段时间被称为“黑障区”。在这个过程中,地面无法通过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依靠飞行器对状态进行全自动处理。
着陆阶段:多种缓冲手段保证飞船低速着陆
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的高度时,神舟十二号已经基本脱离“黑障区”,当它继续减速直到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判断所处高度,并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以此保证返回舱以较为柔和的方式实现多次减速,防止航天员一次受到过大的冲击力。当飞船即将着陆的瞬间,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进行反向点火,保证返回舱在最后减速至2米每秒以下。与此同时,具有缓冲功能的航天员座椅在着陆前开始自动提升,从而使冲击的能量被缓冲吸收。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体飞控负责人杨海峰将这个瞬间描述为“惊心动魄的关键时刻”。
对话神舟航天员刘伯明弟弟:哥哥落地后要疗养
南方都市报 时隔三个月,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赴太空“出差”的三位中国航天员将返回地球。9月16日,航天员刘伯明的五弟刘佰福告诉南都记者,全家人都为哥哥凯旋感到激动高兴,准备到时观看全程直播。不过,由于刘伯明归来后还需进行数月的恢复疗养,“这个中秋节肯定是没法一起过了,只能期待春节全家团圆。”
6月23日,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右一)、汤洪波。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太空“出差”三个月,刘伯明最想吃老家的紫花油豆角
南都此前报道,6月17日,55岁的航天员刘伯明等三人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随后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在前一日的见面会上,刘伯明曾说,“有专业人员的地面支持,有我们乘组三位帅哥的默契配合,我们一定满怀信心迎接一切挑战。”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截至目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后,于北京时间9月16日13时38分,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后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按计划再入返回,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启程回到祖国怀抱。
9月1日,在中国空间站,刘伯明用毛笔写下“理想”二字。神舟十二号的三名航天员把这两个字作为开学礼物,送给全国的学生。
9月16日,刘伯明的弟弟刘佰福告诉南都记者,得知哥哥即将凯旋,全家人都感到激动高兴。过去的三个月中,家人们都很关注刘伯明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情况。“我们有个家庭群,经常会在里面分享相关的新闻。前几天还在群里传了哥哥在空间站写毛笔字的视频,我妹妹打趣,说他是中国最‘高’的书法家。我们还经常和嫂子微信视频,她掌握的情况更多些。”
刘伯明的家乡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依安县红星乡。此前,在航天员传回的视频中,刘伯明曾透露,回到地面后最想吃老家的紫花油豆角,“老好吃了。”刘佰福告诉南都记者,紫花油豆角“只有东北有,南方没有。在我们这里,排骨炖豆角是非常好吃的一道菜。”
刘佰福向南都记者展示,这就是刘伯明想吃的“紫花油豆角”。
返回地面后还需恢复疗养,家人期待春节可以团聚
此次返程恰逢中秋将至,航天员们能否和家人共度佳节?
对此,刘佰福告诉南都记者,这是哥哥第二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按照惯例,航天员从太空回到地面后,需要安排隔离恢复疗养。“2008年,哥哥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回来,光疗养也用了一个多月,期间要进行一系列身体检查与康复训练。这次任务时间长,估计疗养恢复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得有一个适应过程。中秋节肯定是没法一起过了,只能期待春节全家团圆。”
8月20日14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小时,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田定宇 摄
此次执行太空任务期间,刘伯明金句频出,被网友称为“太空诗人”,调侃“宇宙的尽头果然在东北”。比如,此前执行出舱任务返回途中,刘伯明就诗兴大发,来了段“太空顺口溜”,“分享一下出舱感言——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地面工作人员则回复:“神舟十二号,完成工作非常好。”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刘伯明也调侃道:“东风(着陆场)接我们三个老帅哥!”
刘佰福告诉南都记者,哥哥平日里也风趣幽默,喜欢和家人开玩笑,“他为了实现理想吃了很多苦,但心理素质一直很好。”
据央视新闻报道,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将首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着陆。这次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点不再是内蒙古四子王旗,而选择在东风着陆场——在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任务中,东风着陆场作为载人飞行任务备份着陆场,一直与四子王旗着陆场同步建设。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刘伯明在出征仪式上敬礼。 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刘佰福告诉南都记者,尽管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但他并不为此感到紧张,“我对哥哥百分之百有信心,也相信国家的航天技术。”
南都此前报道,刘伯明生于1966年9月,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他与翟志刚、景海鹏共同执行了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获“航天功勋奖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