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报告。报告表示,要打造一批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龙头城市,重点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打造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将重庆、天津、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沈阳、济南、郑州、合肥、福州等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要重点将全球竞争型代表城市之外的其它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苏州、无锡、南通、泉州、佛山、东莞等市场活力较强、制造业优势明显的城市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传统城镇化红利逐渐减弱、“头部城市”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城市发展动能呈现梯度扩散趋势,城市体系分化态势进一步加剧。面向未来,建议重点关注全球竞争型代表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接续成长城市和衰退型城市等四类城市,突出比较优势和功能互补,分级分类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共同构建功能完备、层次有序、支撑有力的城市体系。
从报告来看,江苏已形成了以省会为中心,同时围绕上海建设副中心的整体框架,以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为两大“圈层”也在迅速找准发展定位,全力入局“十四五”的新征程。
撰文/王小凡
审校/刘莎莎
南京,翘首以盼
去年底发布的《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这个目标。在江苏这个优等生聚集的省份,如何优中选优一直是江苏发展规划中避不开的问题,而选择南京代表江苏参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决赛,也体现了江苏对于强省会战略的进一步决心。
在获得省级支持后不久,南京在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提到2025年目标时是这样说的:围绕聚力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从经济来看,此前凤凰网江苏发布的《角逐国家中心城市,南京靠什么?》一文中,就曾分析过在全国疫情下2020年南京亮眼的成绩,而在2021上半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了7622.77亿元,可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7.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24元,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 8.3%。放眼全国GDP,南京超越天津,排名全国第九。这份成绩单也充分说明了南京的底气。
从发展远景来说,在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在创新发展层面,先后制定多项计划,为南京占位中心城市奠定基础,例如: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行业上下游力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从产业结构来看,南京明确了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基石,不搞网红,坚持定力。比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了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要重点支持8大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目标全国前三)、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目标全国前三)、集成电路产业、智能电网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目标全国前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作为新晋的高能级国家中心城市,无论从现有成绩还是长期规划来看,南京其实早已朝着国中的目标在发展。
“破圈”先行者
南京都市圈由以南京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2019年人均GDP达到11.3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今年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此规划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发挥南京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提升城市创新、产业支撑、资源组织、融通辐射和服务保障能力,强化辐射服务功能,引领都市圈更高质量同城化发展。”
同时也明确了南京都市圈有四大定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高品质宜居生活圈。从南京都市圈在长三角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规划中对南京的定位来看,其实南京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早已是时间问题。
规划指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实力雄厚,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运物流等领域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城镇体系完备,以南京为中心的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正在形成,产业人口梯度分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更加清晰,城乡发展协调性稳步提高。
放眼全国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最大特点就是跨省,都市圈范围内历史上经贸交流十分密切,打破行政边界,加速一体化发展,单从这一点来说,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意义很大。而在都市圈中,南京的中心性十分突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很强,与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很好的产业协作。
以安徽滁州为例,近年来,紧挨着南京的滁州通过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分工,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聚集了博西家电、康佳、创维等品牌企业。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滁州全年实现GDP3032.1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
“苏锡通”定位明确
今年6月,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落子苏州,助攻“最强地级市”金融业做大做强。同时,苏州在一天内召开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会和金融工作会,高调提出“早日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苏州以制造业起家,全速推进金融业,这次“出圈”不禁让人耳目一新。苏州作为长三角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的重要城市,以金融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再看无锡,虽然是江苏占地最小的地级市,但是却是全国创新型城市,既有高精尖的科研队伍,又有高技术的大国工匠队伍,2020年GDP收于12370.48亿元,3.7%的增速在疫情考验和全球经济双重压力下显得格外宝贵,按人均GDP测算,无锡在全国万亿级城市中位居第一。而无锡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高铁、地铁、国际机场、211大学的地级市。
而最近的“网红”城市南通,作为国家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江海联运,辐射腹地广阔,同时,南通布局大型深水海港和大型枢纽机场,而南通也坐稳了自己长三角城市群北翼中心的定位!
苏锡通三市,利用不同的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上海都市圈的辐射下,无论在地缘关系还是产业结构上就有了很大优势,如今借势国家利好政策加持,未来可以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板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