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转载自网络作者:悬疑志,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37年5月16日下午6点24分左右,一位29岁的意大利女士登上了一趟从沙朗通门站(Porte de Charenton)开往巴黎的地铁,尽管当时月台上和二等车厢内挤满了参加圣灵节的人,但头等车厢内却只有她一人。
列车于6点26分开出,45秒后抵达下一个站点镀金门站(Porte Dorée)时,6位进入头等车厢的人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女生倒在地上,脖子上插着一把9英寸的匕首。
然而两站站台上的人们与相邻车厢的人们都发誓说直到尸体被发现没有任何人进入过车厢。那么在这谜一样的80秒钟内(从她进入车厢到尸体被发现),凶手是如何完成杀人并脱逃的过程的?
80秒钟内凶手是如何完成杀人并脱逃
1937年5月16日下午,一位打扮入时、留着时髦卷发的年轻女性离开舞厅,在巴黎一处公交车站旁与友人告别,说她要赶赴一个约会,而且已经迟到了。
大约24分钟后,女子下了公交车,进了巴黎地铁的沙朗通门站。她买了票,独自走进空无一人的头等车厢中,等列车开往巴黎市中心。
晚间6点27分,列车开动,载着挤满人潮的二等车厢与只有年轻女子一人独享的头等车厢,朝着下一站——镀金门站出发了。
45秒以后,列车按照既定时程抵达了镀金门站,镀金门站月台上的乘客们与同伴交头接耳,等着进站列车停下。
无论这些乘客怀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跟心情上车,他们都绝对想象不到下一秒的光景。
1930年代的巴黎地铁
头等车厢的门打开了,原本应该清扫整洁以迎接乘客的车厢内,却散发着诡异的气氛。
第一个映入月台乘客眼帘中的景象,是空荡荡的车厢和唯一的乘客——一个瞪着大眼、脸色惨白的年轻女子,垮坐在她的位置上,一把9英寸长(22.86公分长)的短剑深深埋进她的喉咙,划开她的喉管跟颈动脉,不断涌出的鲜血染满地面、椅面、与女子的衣服。
一息尚存的她,无助地看着吓呆的众人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尽管以最快速度被送往医院,女子还是在送医途中就不治身亡,没有提供任何攻击者的线索。这是巴黎地铁自1900年建成并营运以来,发生的第一起命案。
当时的车厢内只有死者一人乘坐,不到45秒的时间内,命案就发生了。列车从女子上车的沙朗通门站,到下一站镀金门站之间没有任何停靠,没有任何人上车,更没有任何人下车。
警方在案发现场调查
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凶手不仅行凶成功,还完美地逃脱了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目击者。
只有在推理小说中才会实现的密室谋杀,如今竟然发生在现实之中,而且这回可没有神探在故事结尾等着揭晓谜题。
法国社会为此深受震惊,公共交通系统上竟然发生凶残命案,死者还是一位漂亮的年轻女性,怎么能够令人安心?
巴黎警方也感受到舆论压力,向大众宣示一定要尽快破案。
法国的大小报社则宛如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立刻把地铁命案当成头条报导,不过他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陷入胶着的调查进度,而是被害人的一切。
很快,死者生前的一切信息就全被媒体曝光,成为全巴黎市民的谈资。
死者名为莱提西亚‧托侯(Laetitia Toureaux),年仅29岁,是一位意大利裔的移民。
她与巴黎人朱勒‧托侯(Jules Toureaux)结婚,因而来到巴黎定居。不过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太久,托侯先生就过世了,留下成为寡妇,必须到蜡光剂工厂上班养活自己的莱提西亚。
莱提西亚
年轻、美丽、不幸又生活艰困的莱提西亚,完美地符合媒体想象中的理想被害人形象:她是父母亲喜爱的女儿,手足们亲切的姐妹,也是老板心目中的优秀员工。
而且据其他人所言,莱提西亚善良又热情,不但会捐钱帮助贫困儿童,还积极参加公益组织,对所有人都很友善。这样的女性竟然遭逢如此厄运,简直是社会的损失啊。
不过,努力煽情赚取读者热泪的法国媒体,很快就发现这些叙述有许多问题。比方说,一位出身劳工阶级的移民寡妇为什么可以穿得起漂亮衣服、烫得起时髦发型、买得起巴黎地铁的头等车票呢?
在这个经济萧条的年代,这些消费并非一般市民所能负担,莱提西亚‧托侯的生活水平,显然远远超出她的工资跟社会地位。
这些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如果莱提西亚只是个深受周遭人们喜爱的单纯女子,没有与任何人产生矛盾,那么凶手又因何要夺去她的性命?
莱提西亚和他的丈夫
媒体于是深入挖掘莱提西亚的私生活,果然挖到了一座大金矿——这个表面上无比完美的女性,其实过着不为人知的双重生活!
命案发生后的第五天,各家报章杂志的风向纷纷转向,从同情被害人的笔调,转而全面批判她的人生选择。
莱提西亚在白天确实辛勤工作,然而到了晚间,她却拥有另一个身份:约兰朵(Yolande)。
流连在巴黎最危险的声色场所,拥有数不清的情人,打扮时髦的她,不让别人称她本名,而要他们称她“约兰朵”,将单纯的工厂女工身份弃诸脑后。
她的夜生活充满跳舞、性爱、冒险。大胆放纵的程度,与前面的“完美被害人”形象,简直是天与地的差别。
法国民众一面对她道德批判,一面读得兴味盎然,报纸销量拜之所赐节节升高。
记者们尝到甜头,更加积极挖掘任何能找到的信息,想要挖出莱提西亚化身“约兰朵”时的一切。
他们发现原来她与亡夫的婚姻是一个秘密,她的丈夫不愿意让父母知道她的存在。他们罗列她的男友姓名,猜测她到底还藏有几个情人。他们还猜测她私下从事性交易,以供她豪奢的花费。
虽然最后这个猜测听着离奇,但倒是有一点命中:莱提西亚确实拥有另一份工作。她同时受雇于私家侦探社,也是巴黎警方的眼线,混入极右组织“斗篷党”,监视这个暴力团体的一举一动。
斗篷党无视法国政府追捕,在1937年举办的面具派对
整个案件的发展可说是越来越诡异,被害人不但拥有双面生活,竟然还是个当时屈指可数的女卧底,再配上警方无法破解的密室谋杀,简直就是推理小说情节。
莱提西亚真的如媒体爆料一般,是私家侦探或警方眼线吗?
莱提西亚的兄弟弗吉尔(Virgile)出面向媒体表示她其实是个密探(cachottière)的说法,更是强化了卧底理论。
有证据指出,莱提西亚早在1929年就开始担任警方眼线,她当时监视的对象,正是自己的意大利同乡们。
到了1935年,怀有法西斯思想的半军事组织斗篷党成立,在法国进行各种破坏与暴力活动,对抗掌权的左派执政联盟“人民阵线”。
聪明又富有冒险精神的莱提西亚,可能就是在此时利用她的交际花身份当作掩护,潜入斗篷党中担任警方的卧底。
斗篷党在1937年9月11日于巴黎犯下的恐怖攻击
莱提西亚的侦探社雇主乔治‧侯菲纳(Georges Rouffignac),似乎对莱提西亚的推理能力颇为赞赏,但有时又对媒体贬低她。至于警方则选择对莱提西亚的眼线工作保持沉默,在极少数的相关评论之中,警方显得对莱提西亚的能力与遇刺不以为然。
莱提西亚‧托侯的谋杀案会是因为她不慎走漏卧底身份,而遭到暴力组织予以处决吗?
从她大量受雇于侦探社进行搜查的纪录,以及该侦探社跟警方合作调查的事实看来,莱提西亚死前很可能在进行卧底的工作。
她显然是个聪明、大胆、善于演戏的人才,不过在这项高风险的行业中,稍嫌业余的她,恐怕还不足以瞒过斗篷党的目光。
本案纪实文学
尽管巴黎警方辛勤追查一年多,巴黎地铁命案最后还是无法侦破,只得封存在档案室,等待未来某天真相能够奇迹现身。
不过,我们可以从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得知,警方虽然无法证明,但却高度认定斗篷党就是杀害莱提西亚的凶手,也等同默认了她就是为警方工作的眼线。
莱提西亚的冒险人生,在最精彩的时刻遇上了超乎寻常的危险,而提早遭人斩断。
然而,对于当代的媒体与民众来说,比起称颂这样的勇气,他们更有兴趣对她走在寻常道德标准之外的道路指指点点,窥探她私生活中的情色细节。
至于命案真相?那不过是这场戏没有演出的一幕,只为窥探欲而来的观众们,从来就不感到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