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主题的2021中关村论坛日前在北京开幕。这一中国科技领域的年度盛会延续了中关村论坛在科技成果展示与技术交易方面强大的平台效应,5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众多的新技术、新产品首次发布。生物医药、环保技术、人工智能、航天科技、芯片研发等多个领域成为本届论坛的焦点。
在去年的中关村论坛上,国内首创的一款尺寸十分微小的卫星通信射频芯片首发亮相,表明了北京最终前沿科技公司历经三年的研制终获成功。相应指标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而在本届论坛上,使用该射频芯片作为核心部件,推出的星载毫米波相控阵天线依然是最新首发,也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经完成研发测试,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星载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基于最终前沿科技全自主芯片研制,具有4GHz的工作带宽,这样的大带宽意味着可在同样的时间内传输更多的信息。因此,它具有高集成、大带宽、高通量和自主可控等优势。作为卫星系统的关键部分,该天线体积小于1立方分米,是现有高频通信天线尺寸的四分之一,现有制造成本的十分之一,而能力却提升了一倍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通常来说,一颗卫星需要多种芯片技术的参与,包括:计算载荷需要计算相关芯片;通信载荷需要射频芯片、基带芯片等。只有致力于将卫星芯片化、软件化,才能使卫星在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实现小型化、低成本、能耗小、可量产、可批量发射,把一颗卫星的重量由传统以吨计算控制到百公斤量级,真正实现一箭发射数星入轨,这是发展卫星互联网,实现天地融合万物互联的关键。
今天,虽然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但世界上还有超32亿人无法使用互联网,70%的地理空间未能实现互联网覆盖,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因此,卫星互联网就是要在地球近地轨道用足够数量的卫星编织成一张大网,它具有全域无缝覆盖,极大降低传输时延,带宽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以及与5G相比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的特点。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正式纳入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这一战略是中国未来走向智能经济时代的重要依托。把卫星真正带入计算时代,参与到中国太空经济时代的基础建设之中,与此同时,不可再生的轨道资源也促使我们必须加速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芯片化和软件化的支撑。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