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齐超
求职者的体检指标是否正常,通常是用人单位评估其能否录用的最后一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组织体检代检的机构长期存在,从办假证到找“枪手”,为不同类型的求职者提供“一条龙”服务。代检屡禁不止的背后,是用人单位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求职者的就业歧视,尤其是乙肝患者。(9月27日《工人日报》)
大家不妨想一下:为什么会存在入职代检的刚需市场?如果求职者自己体检,既可以检测一下身体健康状况,也能省去代检者的“赚差价”,难道自己按规定去医院体检不“香”吗?答案显而易见——入职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所以才肯多花钱找人代检。
事业单位或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需要持健康证上岗,这是公共卫生的基本要求。如果用“代检”逃避健康筛查,那么,就会架空关于入职体检的规章制度,给民众健康乃至公共卫生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或许有人会说,“代检”的灰色产业链条存在了好多年,也没发现群体感染等恶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但我们应该知道,健康的人被传染某种疾病后,不太可能明确传染源,所以,大家并不知道究竟多少例被感染,更无法溯源到“代检”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代检行为”都是严重的、潜在的健康隐患。比如一些单位、机构、企业要求从业者检测乙肝抗体,而那些乙肝病毒携带者怕被拒之门外,也怕自己遭受周围人群的歧视,就无奈选择“代检”。事实上,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患者,他们更不具有传染性,不应当受到歧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必要检视“健康要求”和体检项目。
一些传染性疾病,一些服务行业,特别是餐饮行业,我们有必要严格审核从业者健康状况,把好体检关口。然而,现实中,存在着的灰色“体检”链条,让健康把控成了一张漏网。如果整个社会都麻木看待入职“代检”乱象,放任入职“代检”乱象的存在,那么,它或将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一条裂缝。
“代检”乱象长期存在的原因,固然是市场刚需所致,但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大家都没有把“代检”的危害当回事。首先,用人单位只求“果”不问“因”,对应聘者体检的过程没有严格的跟踪。其次,承担体检的医疗部门,也没有严格审核体检申请者的身份信息,有很多漏洞可钻。第三,违规的成本太低,一些被查实的“代检”行为,几乎是零惩戒,“代检”乱象自然就甚嚣尘上。
代检,公共卫生的一个裂缝,这话并没夸大其辞。希望我们都能重视“代检”行为的危害,严厉打击这一乱象,堵上威胁公众健康的漏洞,让入职体检走上健康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