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本的文史类专业考生,还需要学习地理历史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学科中,地壳和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
地球的内部圈层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一) 地壳
地壳是指地面以下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70千米(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
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8种元素的含量,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1/2;其次是硅,占1/4强。
(二) 地幔
这一层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所以又叫做中间层。深度从地下5—10千米至2900千米。这一层也是固态。主要物质成分为铁镁的硅酸盐类。地幔上部(约地下60—250千米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壳和地幔的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三) 地核
从2900千米以下到地球核心部分,为地核。地下2900—5000千米深处,叫做外核,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5000千米以下的内核,则为固态。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地表形态
(一) 陆地地形的种类
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类。山地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山地绵延很长,并有一定走向的,叫做山脉。丘陵的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地势起伏,坡度较缓。
高原的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大多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盆地的周围高而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丘陵。
(二) 海底地形的种类
海底地形通常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地带,一般深度不大,坡度平缓。目前开发海洋资源,主要在大陆架上。
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深处急剧变陡的部分,深度约200—2500米。大陆坡以下是大洋底。这里分布有海岭、洋盆、海沟等。
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地壳运动:指地壳受内力作用的影响而产生变位或变形的运动。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升降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
岩浆活动:指源于上地幔呈熔融状态的岩浆,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所产生的运移过程。岩浆活动可以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发生变化,转变成为新岩石的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