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意外巨颏虎”(A、山西临猗潘侯村化石材料,B、陕西蓝田公王岭化石材料)。图源:孙博阳、李雨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中国青年古生物学家最新通过材料对比和深入研究,将产自山西、陕西之前分别名为“泥河湾巨颏虎”“蓝田巨颏虎”的两件巨颏虎化石,均归入“意外巨颏虎”分类序列。
这项巨颏虎化石材料对比分类研究成果论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共同完成,近日获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在线发表。论文对中国的主要巨颏虎材料进行回顾,对“意外巨颏虎”及重要相关材料进行再研究,并对“意外巨颏虎”进化树位置进行修订,以及其重要的动物地理意义进行讨论。
巨颏虎各种及其在中国与欧洲的主要发现地点的年代分布。图源:孙博阳、李雨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助理研究员孙博阳介绍说,剑齿虎亚科是欧亚大陆晚新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食肉类动物。该亚科在中国的时代分布从晚中新世(距今约1100万年)一直延续至中更新世(距今约35万年)。更新世(距今约258万-1万年)时期中国的剑齿虎依然繁盛,主要包括锯齿虎属和巨颏虎属这两个常见类群。其中,巨颏虎属的生存时代延续达200万年以上,地理分布范围广,从辽宁地区至广西地区均有发现。因此,巨颏虎属在剑齿虎晚期演化和生物地层学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重点对比了产自山西临猗潘侯村和陕西蓝田公王岭的两件巨颏虎属化石材料,前者曾被定名为“泥河湾巨颏虎”,后者在当时被归为一个新种“蓝田巨颏虎”。不过,研究人员通过仔细研究对比发现,二者均具有明显的进步特征,与年代较晚、高度特化的“意外巨颏虎”最为接近。“这一结果也与上述两个地点的年代相吻合,因此两个地点的材料均应归入‘意外巨颏虎’。”孙博阳说。
“意外巨颏虎”复原图与人类体型对比。陈瑜 绘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论文第一作者、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雨称,“泥河湾巨颏虎”具有一些较为特化的特征,如上第三前臼齿(P3)与上第四前臼齿(P4)呈大角度相交,因此,“泥河湾巨颏虎”与“意外巨颏虎”更可能处于两个不同的分支。欧亚大陆范围内与“意外巨颏虎”最为接近的是生活在非洲和欧洲的“怀氏巨颏虎”,二者都具有明显退缩的P4原尖和大幅退缩的下第三前臼齿(p3),可能属于同一支系,最有可能的发源地即非洲,其中一个分支从非洲迁徙至欧洲,另一个分支则迁徙至亚洲。
研究人员表示,巨颏虎个体较小,四肢较短,适合于隐藏在树丛中对猎物发动突袭,森林或是灌丛环境对其生存更加有利。最新环境数据表明,在“怀氏巨颏虎”走出非洲和“意外巨颏虎”出现时,欧亚大陆上的森林有明显衰退趋势,因此,非洲巨颏虎支系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和当时的环境变化关联性不大,更有可能是受到古人类发展的压力所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