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既是茶具,也是艺术品,在中国传承了几百年,全靠手艺人手把手相传。在紫砂界,有这样一位老师,坚守紫砂界四十余年……
陈顺仙
工艺美术师
紫砂厂老艺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
195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山。1975年高中毕业,回乡期间务农,正巧碰上紫砂一厂下乡辅导做壶,加工乡坯,1978年正式进入紫砂一厂短期培训做壶,跟随老艺师曹婉芬潜心学艺。
1981年进紫砂二厂二次深造,拜徐汉棠大师为师,拓展技艺,受益匪浅。经过长期制壶,从中积累了花货、光货,各具擅长,更是在展览评比中多次获奖,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深受海内外玩壶者的喜爱和好评。
获奖作品
2009年《报春壶》在中国宜兴紫砂百名陶瓷艺术家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2011年《石瓢(全手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2年《顺心如意(全手工)》在首届“茶博杯”紫砂新品精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12年《仿古朱泥筋瓢》在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2012“儒士儒家·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
2013年《吴经提梁(全手工)》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家藏好泥
老师早年有囤泥料的习惯,年轻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做壶、练技艺,所以在家里囤积了大量的矿料,其中就有备受追捧的四号井底槽清,还有黄龙山老紫泥、台西底槽青、赵庄朱泥他和本山段泥等等。另外,在九十年代企业改制下岗时,丁山原料总厂紫砂泥放开,老师自谋以家庭作坊做壶,家藏了四十多年的文革(老紫泥)。
从90年代的囤积,到如今的重新炼制,这批矿料也经历了长达2、30年的陈腐。无论是泥性、泥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用老师自己的话来说:过去的泥料,都是最原始的,不添加一点化工元素。原矿采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且那时候大多是手工炼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矿料的原始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