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财经杂志(i-caijing)。
文|《财经》记者 张明丽
编辑| 王延春
“从今年开始,到2035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最为关键的15年,中国发展会出现五个战略性变化。”9月25日,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第六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
围绕会议“后疫情时代‘双循环’与‘十四五’”的主题,他讲述了从今年开始,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发展阶段的五个重要变化,分别为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国民经济依赖世界市场的程度将会降低、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发展、中国产业链的强链、扩链、补链、消费拉动经济能力变强。
自2020年4月10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以来,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解读不断。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结合其中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的相关说法,一张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绘就。
形成能源、粮食自主自立的循环体系
如果将1949年-2050年这100年中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黄奇帆认为,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底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受限于帝国主义的封锁,这30多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循环阶段。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之前的30年,中国进入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时代,这期间,中国充分运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财富与动力。第三阶段是“十八大”以后到2050年,中国进入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阶段。
黄奇帆分析,与此前的战略相比,这个阶段会出现五个变化:
一是中国会从能源、粮食更加安全的角度,形成一个国内能源和粮食自主自立的经济循环体系,同时在工业方面形成一个自主自强的工业制造体系。
二是国民经济依赖世界市场的程度会降低。在以外循环为主的时候,中国进出口贸易占 GDP的比重达65%左右,最近几年该比重有所下降,去年已经降到了30%。今后十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会进一步降到25%左右,也就是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更多依靠内循环。
三是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商品市场实现了高标准市场体系,但是在要素市场方面,无论是要素定价,还是要素配置、流转,更多还是依靠政府配置,今后十几年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发展,要素配置和定价由市场来决定,形成一个高标准的要素市场循环体系。
四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产业链将通过强链、扩链、补链,使产业链更多依赖国内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将转化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八十的零部件与原材料还在国内,产品市场覆盖世界。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产业链的分工还是水平分工,让全世界最有能力、最有效率的企业加工各种部件。但另一方面,这样水平分工的产业链上的企业集群将垂直整合一体化,在国内形成加工制造的产业链集群。
五是消费作为内循环的第一动力,地位还将上升。目前,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规模占GDP的比重只占42%。黄奇帆预计,在共同富裕发展的逻辑下,今后十几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规模占GDP的比重会从42%逐渐上升至50%以上。
国际循环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会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更宽领域的开放、更有力度的开放,这种开放的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贸易政策将从以出口导向为主转变为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让中国居民分享世界商品发展的成果。第二,在投资政策上,将从过去着力的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外资进入中国,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平衡。第三,改革开放将从沿海先开放、内陆后开发转变为东西南北中同步开放。第四,开放领域将从倾斜于工业制造、建筑业、商业、房地产等转变为宽领域、全方位、多渠道的开放,实现金融、贸易、服务、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第五,更重视制度与规则的开放,更多参与世界开放规则的制定。
认识国内消费的重要性
双循环体系是否是应对疫情的过渡之举?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双循环格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因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有任何改变,但对外开放政策会有所调整。
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需体制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中国老百姓对消费的需求更高端、更多元。高质量发展有很多标准,但最重要的是看老百姓是否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好处,以及社会是否更加公平公正。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需体制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是高质量经济体制的基础。
“也只有把内需作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才能使消费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的主要作用。”龙永图分析,在经济的三驾马车里,出口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把出口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经济的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投资对中国来说很重要,但国内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汇储备作后盾,没有坚实的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投资就不牢靠。特别是地方政府借债太多,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靠投资拉动经济力量有限,且不可持续。只有靠国内消费才能把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外,龙永图还表示,只有建立一个强大的内需体制,我们才能够让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只有把国内的市场做大,中国才有底气增加进口,进而让国际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如何做出调整?龙永图认为,过去国际贸易政策长期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的,这与国际形势有关,此前中国缺乏外汇,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汇储备大约1.7亿美元。此后中国外汇储备一度攀升至4万亿美元,现在基本控制在3万亿美元左右。
“外汇匮乏的时代过去了,如果还以出口作为外贸政策的核心,显然不对。”龙永图说,出口依然重要,直接提供了8000万个就业岗位,但国际贸易政策要逐步调整至出口和进口并重,重点是增加进口。中国已经有4亿多中高收入群体,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富裕群体,他们对于商品的要求多样化、高端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满足这部分人群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是必要的。
此外,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很多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原材料与零部件都要从国外采购。所以中国在提高制造业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大量进口,在这个过程中与国外产业链中各环节各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相互依靠的局面,这对中国与全球的制造业都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提高进口还可以缓解国际贸易摩擦。龙永图结合此前与美国谈判的经验介绍,如果与美国争执不下时,我们提出多买几架波音飞机的决定,有利于谈判氛围的改善。因此,中国扩大进口,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
来源:财经杂志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