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大科学家张衡被郭沫若赞誉为“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如此 全面发展之人物”,张衡的成就自然与他的天赋和努力密不可分,但他的爷爷张堪对他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张堪出身于南阳的世家大姓,但不幸的是,他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双亲,不幸中的万幸是,父亲给他留下了巨额家产,足以让他安身立命,衣食无忧。
可是,张堪并不看重这些,他热衷于品读经史,喜欢研究兵法, 有着无比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十六岁时,张堪将父亲留下的丰厚家产让给侄子,然后,一路西行到京城长安的太学求学。
太学是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聚集了天下各地的英才翘楚,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光武帝刘秀。
张堪虽然是同学之中年龄最小的,但他不仅学业出众,而且品行超群,被大家尊称为“圣童”。刘秀对他更是特别欣赏,经常与他一起谈古论今,切磋交流。
刘秀登基称帝建立东汉后,张堪接受朝廷征召担任了郎中,几年后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在这次重大战役中,张堪充分展示了他的文才武略,为东汉王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 之功。
公孙述当时是刘秀最强的对手,他统治巴蜀多年,兵强马壮,颇具实力,而吴汉则是刘秀手下最厉害的将领之一,攻无不胜,战无不克,什么样的硬骨头也难不住他。
张堪率领七千骑兵赶到成都城外时,跟公孙述相 持了数月的吴汉正准备退兵,因为剩下的军粮只能维持七天了。张堪知道公孙述的蜀军和汉军一样都已经是强弩之末,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所以,他建议吴汉不要撤兵,并且给出了一个示弱诱敌然后围而歼之的锦囊妙计。
公孙述果然张堪所料,率领蜀军精锐出城追击正在撤退 的汉军,结果中了埋伏,被吴汉瓮中捉鳖丧了性命,使蜀地成功归入了大汉的版图。
如
张堪在担任蜀郡太守的两年里,关心百姓,爱护兵士,为蜀地的和平 与发展弹精竭虑,鞠躬尽瘁。蜀地的民众没有不拥护他的,人人都想为之 扬名,个个都愿为之效命。
当初统一蜀地进入成都的时候,公孙述的府库内珍宝堆积如山,张堪随意从中拿取一点儿就可以给子孙留下享用不尽的 财富,但是,他将那些珍宝逐件记录上报朝廷,自始至终未曾动过私心。
两年后,当张堪任职期满回都城洛阳向光武帝刘秀汇报工作时,他的座驾只是一辆断辕的破马车,车上的行李只是一些衣服被褥而已。
光武帝给张堪安排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也赋予了他施展才华的更大平 台,他被任命为渔阳太守,担负起了抗击匈奴保卫北部边疆的历史重任。
渔阳就是现在的北京和河北东部一带,彼时经常受到匈奴人的侵扰。 一些奸恶小人也趁机作乱,跟匈奴人勾结起来祸害百姓,结果整个渔阳郡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张堪到任之后,一方面四处巡访,抓捕引狼入室的汉人内奸;一方面操练骑兵,时刻准备着和匈奴铁骑决一死战。
张堪心系百姓,爱民如子,赏罚分明,治军有方,官兵民众都愿意追随于他,为他所用。在老百姓的支持下,张堪的军队在和匈奴人的交锋中越战越勇,匈奴骑兵再也不敢动辄越境挑衅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首领自然不肯认输,纠集了一万骑兵向渔阳城发起了进攻。早已作好了反击 准备的张堪毫不畏惧,率领数千铁骑风驰电掣一般出城迎敌。
张堪面对几倍于己的敌军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最终将匈奴人打得狼奔豕突,大败而去,此后数年间东北边境一直太平无事,百姓安乐。
恢复了渔阳的和平以后,张堪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富民兴 业上,他在狐奴县(今北京市顺义区一带)鼓励百姓开辟稻田十余万亩, 让成千上万的民众逐渐过上了富有殷实的日子。
为了赞颂张堪的德政,渔阳百姓原创并且传唱起了这样的歌谣—— “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麦穗两歧”的意思 是一株麦子长出了两个麦穗,后人用来称颂国泰民安,功绩卓著,而“乐不可支”则已经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成语。
就
当您使用这个成语时,肯定不会想到它竟然来自于大科学家张衡的爷爷张堪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