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兰科植物不仅赏心悦目,亦能入药调养身体。
经查阅史料,有关兰科植物药用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当时兰科的石斛,赤箭(天麻)和白芨已被用作治病的药物。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邢福武看来,在药用兰花方面,于1521年编纂的《正德琼台志》记载:“白芨,叶似初生栟榈,茎端生一苔,花紫,根形似菱,节间有毛”,这其中的“白芨”实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此不难推测,早在500年前海南史志就有关于兰花入药的记载。
邢福武介绍,作为兰科石斛属,《光绪定安县志》和《宣统定安县志》均有相关记载:“金石斛,生五指山及铁砧岭,蔓延树上。山上林木森然,采者自树过树而取之。俗名金丝草,能逐皮肤邪热,补内脏虚羸,长肌益智”。由此可见,早在清代海南岛就有人到五指山等地的热带雨林中采挖金石斛药材用于养生和治病。根据相关记载,黎族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对兰科植物的利用主要为草药使用,而海南黎族草药涵盖的兰科植物有36种,分属于23个属,种类最多的为石斛属,多达7种。而传统黎药中主要利用兰科植物的假鳞茎、全草、根部,使用方法主要是用水煎服和外敷,其中,血叶兰、石仙桃、大序隔距兰、石斛、黑毛石斛、美冠兰、流苏金石斛被认为使用得较多,疗效也比较明显。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长期关注海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育工作,他坦言,尽管海南的野生兰科植物只有金钗石斛为药典所收录,但由于部分人群一直存在“野生就是好的”的错误观念,这也导致海南不少与其形态相仿的石斛种类似乎也难逃过度采集的威胁。就此,卢刚也建议,有关部门持续加强资源调查,深入了解本地区兰科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状况,尤其要加强对濒危野生兰科植物的研究,通过人工培育增加种群数量,并让其回归野外,形成新的野生种群;同时,探索对杂交育种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人工培育具有特殊价值的野生兰花并推向市场,缓解野生兰花面临的市场需求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