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本届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出将建设香港北部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额外开拓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备受各界期待。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观察,第一篇关注规划将如何改善香港住房问题。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本届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中关于“北部都会区”的内容成为各界关注焦点。根据报告,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数目将达到90.5万套至92.6万套,将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评价道,“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体现了港府改变过去只着眼解决眼前问题的“思维定势”,以中长远规划谋求解决香港深层次的住房问题,并激活大量就业机会。
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则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北部都会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即将香港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进行优化,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有望很大程度缓解香港住房压力。
规划:预计可容纳250万人居住,大幅增加65万个职位
10月6日,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建设“北部都会区”的相关内容。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据介绍,“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并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有六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报告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推进多个新界新发展区项目、东涌东及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等。过去两年特区政府已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已收回90公顷新界土地,预计未来几年收回的土地将达700公顷。
林郑月娥说,香港从2019年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约为3000公顷,通过填海项目、推进“北部都会区”,有信心在中长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
据悉,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共计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将大幅增加至约65万个,包括15万个与创科产业相关的职位。
香港。IC图片
观点: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能为香港有效“疏堵”
多年以来,住房问题一直是香港绕不开的民生难题,住房短缺也一直被视为香港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据新华社报道,据统计,目前香港有约20万人租住“劏房”和“笼屋”。近期香港房屋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香港公屋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达5.8年。
香港为何这么“挤”?
根据香港规划署数据显示,香港土地面积为1111平方公里,但目前开发程度只有24.9%左右,住宅更是只占香港土地的6.9%。未开发土地不少是受法律保护的生态保育用地,除此之外在边缘地带还充斥着大量荒地。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向南都记者表示,香港的拥挤与香港地域发展不平衡有关。
“以金融业为中心的香港岛提供了80万个就业岗位,而新界地区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20万,北部地区开发不足,导致大量人口集聚于香港岛及周边地区,也加剧了拥挤程度。”他认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将激活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人流聚集新城新的中心,将能为香港有效“疏堵”。
“北部都会区”能否缓解香港住房紧张问题?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此给予了乐观的预期。
他认为,“‘北部都会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即将香港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进行优化,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建成后的‘北部都会区’可容纳250万人居住,就解决了香港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居住问题,按照此规划,‘北部都会区’可以很大程度缓解香港居住困难问题。”
杨玉川也提出,要成功吸引大量人口居住,需要有相关设施进行配套。“目前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是结合创科、产业、生态、房屋、交通、与前海合作等各个方面统筹考虑,加上与深圳有相关铁路规划,便利两地居民往来,相信未来能吸引大量有深港往来需求居民的青睐。”
香港深水埗住宅。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声音:致力于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将助力港人安居乐业
南都记者了解到, 施政报告中“北部都会区”规划的提出,迅速在香港社会获得热烈反响。香港舆论及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为,此份施政报告为解决房屋和土地等问题提出了突破性的新策略。
洪为民向南都记者表示,“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体现了港府改变过去只着眼解决眼前问题的“思维定势”,以中长远规划谋求解决香港深层次的住房问题。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袁武也表示,新施政报告内容全面、积极进取,突破传统思维,展现特区政府推动香港长远发展和规划的决心。“特区政府致力于解决土地房屋短缺等社会深层次问题,为市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重要基础。”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亦在网志中指出,施政报告提出的愿景具有前瞻性——“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开拓房屋,发展科技、商业、旅游、就业,这是一个既发展又保育的活力都会区。“北部都会区”和现在的维港都会区互相辉映,巩固香港固有优势,开创新优势,是一个多赢的发展策略。香港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战略性布局,发挥“双引擎”和“强强联手”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时机:香港社会由乱转治,乘势而上提出新规划
“北部都会区”规划一经发布,便获得各界高度评价。这一规划为何未在早前推出?
南都记者留意到,对于发展新界北的相关规划并非首次提出,然而,此前由于香港政治纷乱不绝,新界北发展始终举步维艰。
据港媒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早在多年前已展开“新界东北规划及发展研究”,筹划在新界东北的古洞北、粉岭北、打鼓岭、洪水桥等地兴建新市镇;并在2007年公布的《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文件中,提及“北部经济带”概念,但有关提案多次遭到反对。
2014年,香港特区政府曾就相关规划向立法会申请拨款,结果遭到部分议员的强烈反对。最终,规划审议演变为激进分子冲击立法会的暴力冲突。
今年10月7日上午,林郑月娥出席电台节目回应施政报告政策时就被问及,3年前的土地大辩论中为何不提出新界北的规划。林郑月娥直言:“这个问题问得好。”她表示,“香港正处于最好的时候,真正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现在势头好,所以乘势而上”。她坦言,特区政府若于3年前提出北部都会区的建议,“肯定会焦头烂额”。
这在施政报告中也有迹可循。南都记者注意到,报告提及,近年更因议会泛政治化和激进“反政府”人士刻意制造对立、对抗,令城市规划工作举步维艰,严重窒碍经济社会发展,衍生了突出的民生问题。“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已由乱转治,并迎来可聚焦经济的新局面,特区政府应展示高瞻远瞩的魄力,积极为香港规划未来。”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见习记者 翁安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