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个别城市出现了一些楼市政策,这些政策看上去都是偏宽松的。
于是各种文章又出来了,什么“市场见底了”“利好出现了”“XX熬不住了”等等。
而市场上认同度最高的说法就是“政策见底了”。
我只能说,如果是为了写文章吸引眼球、博个流量,那么说风就是雨、扯着虎皮做大旗没有问题。
如果是指导粉丝投资,甚至自己被自己说服,把真金白银投进市场,那就是在误导粉丝和对自己资金的不负责任了。
今天专门告诉大家结论,房产调控政策还没有结束,市场底还没有到来。
购房者要“取暖基本靠抖”——消耗自身的热能,热能没有了,你也就冻僵了挺尸了。
文章的最后也会告诉大家怎么延长自己“发抖”的时间。
01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让市场兴奋的政策都是什么类型的?
一类是9月13日以来,广东省内已有肇庆、珠海、中山、阳江、茂名、湛江、汕尾、梅州、河源、韶关、东莞、惠州调整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云浮、清远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发布相关政策。
包括珠三角五市在内,个人转让二手住宅的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调整为1%,个人转让二手非住宅的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调整为1.5%,二手非住宅土地增值税税率下调至5%。
这类政策我解释过,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内容,出发点和房地产关系不深,而是和税务部门的改革有关系。
广东市场对二手房税费标准进行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至少在区域内得到统一。
这类政策并不是楼市调控政策,而且选择在市场如此冷淡之际出台,恰恰说明官方非常有智慧,避免了市场受到税率调整的刺激。
02
还有一类是以哈尔滨为代表的,直接出台托市政策。
10月10日,哈尔滨市住建局联合市自然规划局、市财政局等8部门制定《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这里面针对购房者的利好主要有:
一是对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在哈购房施行购房补贴政策。
对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服务协议、缴纳6个月社保的,以及已自主创业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各类人才,在哈购置首套商品房时即可享受购房补贴。
购房补贴以货币形式一次性发放,发放标准按照全日制博士生10万元、全日制硕士生5万元、全日制本科生3万元、大中专生(含技工院校)2万元。
二是对原籍不在当地,因工作或上学等各种原因来哈的新市民,在哈购置首套商品房时即可享受购房补贴,购房补贴以货币形式一次性发放,发放标准为1万元。
三是实际用于居住用途的公寓房屋,水、电收费持续执行民用价格标准。
四是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房龄年限,由20年提高到30年,贷款年限与房龄之和不超过50年。
五是允许异地缴存公积金职工在哈购房申请公积金贷款,实现异地职工享有在哈市同等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六是县(处)级女干部和高级职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年龄由55周岁调整为60周岁。
七是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建户缴存公积金政策,社保开户即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
八是放宽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职工使用公积金贷款仍不能满足需要的,可申请组合贷款。
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出现“一日游”“二日游”,说明这类政策是被允许的,以后其他城市要出台所谓放松政策也会仿照。
但“十六条”看上去不错,实际上这是一个收紧的政策。
早在2020年11月,哈尔滨就公布过“楼市新政十四条”,《关于疫情期间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这里面一共14条。
去年的“十四条”比今年的“十六条”力度大多了。
例如去年的第十条:
支持哈尔滨银行等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对居住用途的公寓产品给与享受住宅按揭贷款同等政策支持。对实际用于居住用途的公寓房屋水、电、煤气收费按民用价格标准执行。
这段话第一句表明商业公寓的贷款从原本的最多“五成10年”变成了“七成30年”,而且是住宅贷款利率。
去年哈市出台这样的政策,已是迫不得已,因为商业用地存量太大了要去库存。
尤其是松北,未来的产业地块,商业占比40%,只能做公寓出售,做成写字楼或内铺更卖不掉。
而今年的“十六条”中,这一条的第一句话取消了。
再例如去年的第十三条:
对新建商品房销售下行压力较大的区及县(市),及时通报本地新建商品房库存量、销售量和下行压力等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采取打折促销、团购等方式让利销售新建商品房。
这是去年唯一一个支持房价“打折促销”的城市,而今年各地纷纷出台“限跌令”,这一条也取消了。
所以,“十六条”与其说在救市,倒不如说对去年政策的“纠偏”,同时新增了对人才的补贴,更侧重于“吸引人才”购房,从而留在哈市。
其实东北另一个城市长春在8月30日已经率先出台救市手段。
之所以叫“手段”不叫“政策”,因为这不是政府部门制定的,而是以行业协会形式告知公众的。
但是诡异的是,里面的一些内容却是政府部门才能制定的,根本不是一个行业协会的职权范围内的事。
你先看这里——合理控制住宅用地供应节奏。
因近两年住宅用地供应量高位运行,本年度第3次集中供地以棚改用地、租赁住房用地为主,原则上不再供应住宅用地。
看看这个措辞——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各城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将及时公布房地产开发项目周边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工、竣工及投入使用日期。
同时,加快已拿地未开工和在建在售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并及时跟踪检查,确保按公布时限完工。
再看这个措辞——鼓励人才和农民购房。
8月1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中提到,“科学调控房地产市场,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切实满足群众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为落实会议精神,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等问题,我市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的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执业技能等级人员等留(来)长就业人才以及进城农民,按人才50元/平方米、农民80元/平方米额度予以购房补贴。
同时,市政府投放5000万元资金,以抽取消费券形式,向符合条件的购房人才和农民发放。
消费券可用于家电、汽车消费;购房补贴和消费券政策暂定执行至今年年底,视情再作调整。
此项政策不含双阳区、九台区、公主岭市及外县(市)。
此外,鼓励开发企业对留(来)长人才和农民购房给予优惠,但成交价格应不低于商品房备案价格的85%。
第五条更不是行业协会管理范围——允许公积金组合贷款。
在长春城区范围内开展住房公积金商业银行组合贷款(试点)和住房公积金家庭组合贷款。
购房人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子女、配偶)缴存公积金的,可共同使用公积金贷款,但仅限2人共同还贷。
看完这个“四不像”大家是不是明白了,所谓的“政策底”其实连政策制定者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底”,会不会马上“底”变“顶”。
好像股市的“W”双重底破位走成“M”双重顶。
而东北另外一个省会沈阳,9月份更是以“提高人才购房补贴”的形式表现出态度。
《通知》明确,博士毕业生补贴由6万元提高到7万元,硕士毕业生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本科毕业生和技师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
这个完全可以理解为人才政策而不是房地产政策。
03
大家可以发现,所有相关的条款都没有涉及“限购”“限售”“限贷”政策的改变,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政策底”。
而关于这一块,暂时没人敢于触碰,那么请问,何谈“政策底”?
这一类的政策,注定只能“一日游”。
今年省会南昌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哪怕只是变相放松。
例如最近传言很盛的中原地区某国家中心城市,要调整二手房交易差额税20%为总额税1%,迟迟未见出台。
要知道2019年3月11日东莞就是修改了这一税率,还仅仅是从差额20%修改为总额2%,就导致2020年东莞以47%的涨幅录得全国第一。
那么,这个政策真能出来吗?假设出来真能维持下去吗?
04
中房协原定要召开一个座谈会,估计也就是研讨一下未来市场怎么看,未来怎么办,顺便沟通交流一下、疏解一下压力,但是......取消了。
各位还认为春天不会远了吗?
那么,就请看看深圳以南的城市,怎么整治高房价的,怎么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关系,建立一个土地约300平方公里的、可容纳250万人的生活工作区域。
整个区域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共计容纳约250万人居住。
可笑的是,这样一个加大土地供应、直接解决最本质问题的政策,也被解读为“利好”。
05
非常明显,这一次的调控时间会非常的长,管理者也在摸索一套方法,要打消大家对于楼市未来的预期。
对于大部分人,其实没什么风险,风险都在那些过去危机意识太差的人,对于未来变化准备不足的人身上。
这类购房者在真正机会出现之前要注意:
1、很多人太过相信管理者不会一直紧下去,这一点上不要太乐观。
2、要特别关注短债长投的流动性风险。
某些短期贷款,中间折腾的风险不可小视,大部分是三年,只是到期可以续一两次而已。
3、最重要的是之前按市场价贷的,现在到期后的续贷要按指导价,确实存在很大风险。
尤其是那些杠杠太高的,到时间会非常被动。
4、最近两大热点城市的房源相比之前都有不小的回落幅度,基本现象就是缓步逼近指导价。
对于专业人士,成交价降下来,会影响到续贷的额度,前期上足杠杆的,可能就续不上了。
5、最后要说的是,某一天放水是必然,但是此前放水大方向是给新产业了,你要确保你能熬到那一天。
现在的市场,你不能创造新的“热源(现金流)”,就只能延长“发抖(熬下去)”的时间了。
来源:六土投资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