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阴晴不定,说来就来,让人捉摸不透,无力应对。
其实,那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孩子的情绪密码。
一、孩子的情绪,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很珍贵的,因为情绪中包含着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以及他对自己真实存在的体验。
能够打开自我意识大门的钥匙,就是情绪。
我儿子不高兴时经常会说:“妈妈,我不喜欢你了,我感到非常生气!我要发火啦!”
有时候我训斥他,他会说:“妈妈,你这样说我,我很伤心。”
晚上跟我闹情绪时说:“我不想睡觉,我就是不要睡觉。”
也会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妈妈,你以后不要叫我小屁孩,我叫小乐乐。”
其实,孩子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通过陈述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来确认自己的身份、个体特征以及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他们之所以会自言自语或者向我们表述,是想表明“我是谁”以及“我的感受是什么”,就是这么简单。
但这种表达,在大人的理解中,却成了发脾气,闹情绪,提要求。
试想一下,当一个孩子不再表达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而变得乖巧、听话、懂事的像大人的时候,这,才是让人细思极恐的事情吧。
二、不要压制孩子的情绪,要理解和接受
其实孩子也和大人,需要“被看见”“被感受”“被回应”。
还记得为了让孩子分房睡,我跟儿子之间进行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较量。
房间设计的时候就让儿子参与其中,摆设什么的也都是经过他的同意,结果一装修好要入住了,儿子各种挑问题,说房子太黑,上面的灯他不喜欢,等等,总之是各种找理由。
其实我知道他是不想自己一个人睡,于是也没有强迫他,而是跟他商量,可以隔一天自己睡,隔一天跟我们睡,慢慢习惯。
过了一个学期,孩子就完全能自己一个人睡了。
所以,当孩子跟你闹情绪的时候,不要急着否定孩子或者压制孩子,要理解他作为一个孩子的需求,然后跟他慢慢沟通,商量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三、尊重孩子的情绪,并要做到共情式倾听
所谓共情,就是把孩子刚刚告诉你的事情过滤一遍,同时要抓住事件中有意义的一些东西。我们不但要听孩子说了什么,理解他到底为什么这样说,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不想睡觉。”
妈妈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玩的很开心,那我们再玩十分钟,然后睡觉好不好?”这样,时间一到,孩子反而能很快入睡。
而但如果你说:“不行,明天还得上学呢,必须马上给我闭上眼睛。”你跟孩子之间就会出现一场关于睡不睡的拉锯战,最后,很可能孩子在你的压迫下躺到了床上,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入睡。
因为如果父母和孩子一直是相互较量的交流模式,孩子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但当他看到父母尊重他的感受,不跟他进行拉锯战时,他反而会更听话。
父母要表现出共情式倾听,也就是说,对孩子表述的一切,都要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要在特定的时刻进行换位思考,去体会他的感受,去倾听他内心的声音。
写在最后
我们要真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能够帮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
陪伴孩子意识到自我,首先要认真倾听,而不加任何评判、不提任何建议、不做任何主观引导,只是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接受并理解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