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病理频道今天开张啦!
我们来得有点晚——在此之前,医学界传媒已创业9年多,从一本杂志起步,又另外打造出一个包括百万大号和25+子账号、总用户量1000万、覆盖150万主流医生的微信公众号矩阵,以及主打医生学习与教育的手机客户端“医生站”,让奋斗在内、外、妇、儿等临床一线的兄弟姐妹们在医学界传媒的大家庭里拥有了学习园地与精神家园。相较之下,病理频道姗姗来迟。各位同仁,久等了!
我们来得也正当其时——2020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一直充当幕后英雄的病理人推向了前台:当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作出指示:“继续加强病毒溯源和传播机理研究……加强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研究,更好指导临床实践。”从业40多年的病理专家回忆:在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上被点题,这在病理学科的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从学界到业界,大家普遍认为:春风已来。
不惟如此。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临床诊疗对病理诊断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因人施治的个性化医疗,要求病理诊断不断挖掘内涵,对个体的基因图谱和疾病的分期分型有更加精确的刻画;另一方面,随着新的药物和新的诊疗模式层出不穷,要求病理诊断不断拓展外延,为治疗决策提供更多维度的依据。
放眼医疗大健康产业,病理学科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举例来说,目前生物创新药物的研发已经做到分子层面的追根溯源、精准定位,对毒理和药理的研究就离不开病理学、尤其是分子病理的支持配合。
2005年,《中华病理学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时任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就曾题词:“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决定挺身而出,为病理鼓与呼。
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前身是“病理笔记”,解放军第970医院病理科宋绪瑞博士凭借自己的热忱、勤奋与专业,与大家分享了很多趣图美文,真知灼见。如今他与医学界传媒联手打造全新的“医学界病理频道”,我们将通过政策报道、会议速递、专家访谈、病例解析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讲解基础知识,分享学科热点,追踪诊疗前沿,促进人文交流,推动行业发展。
作为医学界自媒体矩阵的一员,医学界病理频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海量的临床医生用户。是他们激发了我们开设病理频道的初心,也是他们引领了我们开设病理频道的目标:做临床医生爱看的病理频道,为临床和病理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精诚合作,更好地服务患者,改善医疗。
我们将不仅服务于广大临床医生,也服务于1.7万名病理医生和1.4万名病理技师,还将团结医学检验、基因检测、药物研发、设备试剂等领域的同道、朋友和合作伙伴,也包括每一个可能成为患者的普通人,让我们与您一起关注病理,宣传病理,振兴病理。
我们将努力生产优质内容,也常年欢迎各位业界人士赐稿,无论是指南解读、诊断心得、精彩病例等专业内容,还是执业经历、医患沟通、人生感悟等闲时随笔,我们都十分期待拜读。稿件请发送到:lipeng@yxj.org.cn,一经采用将奉上300-1000元稿酬,让学习与输出形成良性循环,让精神与物质同步丰收!
友情提醒:
医学界病理频道也已在手机客户端
“医学界医生站”上线,
本文首发:医学界病理频道 责任编辑:Joyce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