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潍坊青州市体验民俗
新时代各地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推动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以助推文旅产品迭代升级。山东给出的方案是,对文旅资源坚持保护为主的基本策略,同时结合新的时代审美进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齐鲁大地一方面保护文化生态,为群众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融合理念发展旅游业,增强游客体验。无论一个文旅项目预期经济收益多高,只要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生态保护相悖,就不会上马建设。保护生态为人民,传承遗产为子孙,是山东文旅系统发展文旅产业的底线。
开发是一门“技术活”
金秋时节,泉城济南天朗气清。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感受着泉水的清澈与古城的厚重。“街区还有常态化非遗摊位展示,这让我很惊奇。”游客王全衡说。王全衡上次到济南是在7年前,与那时相比,百花洲蜕变成了济南名副其实的文化名片,民俗展演、遗产展示与百姓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
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城建设的重要部分,总建筑面积有2万平方米,设立非遗展馆等6个功能区。如今,街区年接待游客量超4000万人次。
近年来,济南市在增强开放吸引力上做文章。依托高端节会活动展现城市新形象,近两年成功举办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济南国际泉水节、济南国际双年展、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30多项重大文旅活动,受到国内外媒体持续关注。目前,全市每年举办旅游节会活动120余项。
同时,济南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发起成立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省会经济圈博物馆联盟,建立省会经济圈文旅产业协作机制,启动实施圈内城市文旅一体化发展“十个一”工程,圈内城市游客互游率达到60%以上,同城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临沂市,红色文化的保护性开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股”。当地把沂蒙精神元素融入旅游中,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挖掘红色故事、创作文艺精品。过去几年,全市发展红色景区26家、红色旅游村30个,把柳琴戏《沂蒙情》等一批红色演艺推向市场。
好生态就是好线路
“近些年业内经常讨论,旅游好线路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标准千万条,最根本的是保护好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告诉记者,潍坊抓住深度融合这个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潍坊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快“文旅+”步伐,统筹资源、跨界融合,大力培育文化体验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乡村民宿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格局。
今年潍坊市结合庆祝建党百年,依托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等,推出18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依托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成功创建为继南京之后国内第二个“国际和平城市”;实施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提升工程,利用72项省级、17项国家级、2项联合国非遗项目,推出十笏园非遗空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等非遗旅游项目,创建“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充分发挥南部山区资源优势,以沂山、仰天山、云门山、城顶山等为龙头,打造了“齐鲁天路”自驾游、淹子岭房车露营基地、九龙峪民宿等一批休闲旅游精品。
绿水青山和对本地文化资源的原生态保护是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山东各地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的优势,积极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和重大文化工程,下大气力开发培育精品线路、精品景点,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和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着力优化服务、惠企惠民。
葡萄酒文化是烟台最亮丽的文化名片,当地为此打造了丘山谷、瀑拉谷、张裕葡萄酒小镇集聚区,塑造了葡萄酒旅游新业态。海洋文化是烟台最悠久的文化名片,烟台近些年相继打造了长岛妈祖文化节、渔灯节等,建设了国家沙滩体育健身基地、连理岛水上体育产业基地等一批海上运动项目。
关键还得游客点头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山东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地处胶东半岛东北部的威海市,既有“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优美自然风光,又有红色胶东、老洋房、海草房、古村落等历史人文景观。过去,这些资源一直分散零碎、单打独斗,开发利用效率不高。2020年以来,威海在国内首创非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运营模式,打造了全长1001公里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既有海、湾、滩、岛等“海”一条线,又有昆嵛山、马石山等“山”一条线,绘就一幅全域“山水画”。这条路,既把全市90%的景区、景点、民宿、驿站、温泉、海洋牧场等串联起来,还融入了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这条路是旅游路,更是致富路。
以让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德州市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了《德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大运河(德州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将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核心内容,进行重点包装策划。同时,当地统筹做好各县市区、重点片区等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形成指导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强化旅游项目用地支持,将旅游发展需求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统筹安排,每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向旅游领域倾斜。
菏泽市文旅资源丰富,非遗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但多数呈现散乱状态,缺乏核心竞争力。为扭转这一局面,菏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动全市文旅资源转化为特色景区和产业集群;围绕创建红色旅游品牌,当地深挖菏泽红色故事,建设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红色湖西教育基地、曹县“红三村”等一批红色场馆和景区,全力打造鲁西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围绕创建“黄河入鲁”品牌,策划打造黄河类项目14个,总投资超190亿元。一系列举措将当地文旅资源有机结合,发挥出集群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