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个难题,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那么,金堤和金堤河哪个先有呢?
一般来说,应该是先有河,才有河岸或者河堤。
不过,这次我们又猜错了。
具体如何,看看周山的分析:
2000多年前,一条长长的金堤横亘于黄河之南。
知道的朋友会说了,现在的金堤不是在黄河以北吗?
别急!听我慢慢讲。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清朝河决,黄河再次改道,这条堤防随着河道变迁处在了黄河之北,成为黄河支流——金堤河的北堤,人们将之称为“北金堤”。
北金堤自河南省滑县,经河南濮阳进入山东聊城境内,长达83.4千米,是华北平原重要的防洪屏障。
而现在的金堤河是在金堤的基础上,后来才形成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金堤河并非古河道,它是由历史上黄河迁徙、决泛而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北金堤以南原有河道,在多次黄河决泛中,有的被侵占,有的被淤塞,成为洼淀,一遇大水,由于北金堤的阻挡,水流沿北金堤向东北流,久而久之形成泛道。公元1453年,徐有贞开挖广济梁(徐有贞治理沙湾,首先开分水河,自张秋金堤起,西南行经寿张、莲花池上至范、濮,至荥泽以北接黄河,名广济梁),自张秋至北河口(今河南武陵县北)引水济会通河,成为金堤河的基础。
1979年北金堤培修中人工进行硪实
1985年北金堤第三次培修中使用牲畜车辆上土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铜瓦厢,北徙现行河道,清廷30年未修黄河左堤,有汛必左溢,泛水沿北金堤东北流,从陶城铺入黄河,因水大流急,冲刷力强,遂成坡河道,沿河人民逐年取土修筑北金堤,加深了坡河子河槽,形成了金堤河前身。公元1938年黄河决花园口夺淮入海后,金堤河成为排涝河道,黄河以北的坡水上自长垣、封邱、延津,逐渐向金堤河集中,形成黄河下游较大的一条支流,因平行北金堤下泄黄河故道,故称金堤河。
现在的金堤
金堤河为黄河下游支流,1964年后为豫鲁两省省界河流。发源于河南省新乡县(一说滑县耿二庄处 )境,流向东北,经豫、鲁两省,至河南省台前县张庄附近穿临黄堤入黄河。滑县以下干流长158.6公里,是一条平原坡水河流。主要支流有黄庄河(包括柳青河)、回木沟和孟楼河等。流域面积4869平方公里。金堤河流域所在地历史上是黄河决溢迁徙的地区。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黄河河道两岸逐步修建堤防,太行堤、北临黄大堤与北金堤之间的水系,几经演变成为现代的金堤河。
金堤河地图示意图
2016年治理以后的金堤和金堤河。
最后说一下金堤的来历:
今河南的濮阳、范县、台前和山东的阳谷有一条人工夯制的土堤,宛如一条见身不见尾的神龙,绕着古黄河,横卧在中原大地上,这条大堤被人们称为“金堤”。金堤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修筑始于何时,没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是,当地民间认为金堤修筑于秦代,故称“秦堤”,民间有“秦始皇走马修金堤”的传说。
秦始皇刚统一中国,就提出“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那时候,黄河年年在濮阳一带决堤成灾。秦始皇下旨要在黄河涨水前,修一条黄河大堤,取名“金堤”。然而,在哪儿修呢?秦始皇骑上马,叫监工大臣跟着,马跑到哪里,就修到哪里。他沿着黄河跑了二百多里,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线路。
西汉东郡、魏郡、平原郡黄河石堤号为金堤,东汉亦有金堤之名。
西汉平帝时,黄河决口,河水流入汴渠,泛滥60余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治河,由王景主持,当时黄河道经内黄、清丰、南乐、大名诸县一线,他勘察了由荥阳至千乘海口的地势,指挥筑成了左堤和右堤,被后人称为“金堤”,现金堤为右堤,自洪水入黄河口以东,以濮阳联接古马陵堤(今莘县境内),至范县故城(今莘县古城镇)东北联古子路堤而成,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始与临黄左堤衔接。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临黄河左堤贯通,金堤与之遥峙,成为华交平原重要的防洪屏障。
清光绪十一年(1855年)钢瓦厢决口黄河改道后,金堤处于黄河河道以北,被称为“北金堤”。
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大堤,黄水经淮河入海,金堤一度失修。
1946年堵复花园口,黄河归故道,北金堤复起华北平原抵御黄泛屏障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