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因反映肾功能而成为肾移植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果肌酐异常升高,就需要肾移植患者提高警惕了。引起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药物损伤、肾炎复发、急性排斥或BK病毒相关性肾病等。
肾移植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降低排斥反应发生,从而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而免疫抑制剂会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BK病毒就会被激活,对移植肾造成损伤,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简而言之,抑制强了免疫低下,就会发生感染;免疫强了抑制不够,就会发生排斥。
随着临床处置经验的积累,排斥和BK病毒相关性肾病一旦确诊不难治疗,难的是如何在早期诊断和区分它们。由于肌酐在排斥和BK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诊断方面不具特异性,通常临床上要明确诊断病因,需要对移植肾进行穿刺活检。很显然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由于患者是仰卧位进行穿刺,且是局部麻醉,患者能够清醒地看着医生将细长的穿刺针刺入身体并抽带出细小的肾组织,心理恐惧不言而喻。此外,穿刺也存在不确定性,研究数据表明,就BK病毒相关肾病而言,穿刺阴性但实际发病比例能达到10-36.5%。多种原因都会导致穿刺假阴性,例如:BKV多存在于肾髓质,而肾髓质就像水果的果核一样存在于肾脏中心位置,有时候穿刺深度不够,没有穿到髓质,就会造成假阴性结果,给治疗造成困惑。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检测手段,既能帮助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同时检测排斥和BK病毒肾病,同时还具有高准确度呢?其实,国内专注器官移植康复监测领域的奥根诊断早在2018年就已经推出了一款无创安康AlloK seq®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移植术后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带有的因细胞凋亡而脱落的供体肾来源的游离DNA含量,来鉴别排斥和BK病毒相关肾病。这一检测技术的科学原理在于:移植患者血液和尿液中都带有供体肾细胞产生的游离DNA。患者术后稳定状态下,血液和尿液中ddcfDNA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当移植肾发生损伤时,ddcfDNA含量会发生变化。而且排斥和BK病毒相关肾病造成的损伤部位不同,可以通过血、尿中ddcfDNA检测来区分。
这种针对ddcfDNA来检测区分排斥和BK病毒相关性肾病的检查手段,是目前肾穿刺活检的有效补充手段。相比于肾活检穿刺,这种液体活检的操作就像日常体检一样简单,只需要采集患者少量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而且“即采即走,无需住院”,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因而被越来越多的肾移植患者和移植中心接受和采纳,目前该技术在广州、上海、北京、长沙、杭州、苏州、南京、济南、青岛、重庆、西安等多个城市的大的移植中心均有开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