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是颇有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的,带着一股浓浓的欲说还休。
在中国的意境中,窗户除了透进阳光和空气,更重要的是如同画框一般,风景永远如画在眼前,并且随着四季轮回,春花雪月不断地变化着。
■牖·文化
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
窗,古时称为“牖”。虽只是一方小天地,但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上却从来不容小视。说窗户是建筑的眼睛,似乎也并未不妥。
凭栏而伫,倚窗而立,大抵是文人们最热衷的姿态之一。大概太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都是源于那临窗一站后的灵光乍现。
窗,不仅仅只是一个建筑部件,它似一个渠道,将自然环境与人为空间悄然地形成了连接。
房屋的梁柱和墙体负责了整个建筑的使用,那么门窗则是使用环节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
从最初仅满足采光通风到后来的精美,窗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美感的功能性装饰。
一个“窗”字的上“穴”下“囱”,似乎是在还原窗户的演变史。
当双坡屋面取代了原始穴居建筑时,出现了在侧面开孔的“牖”,“牖”的出现可以算是古代采光和通风技术的一个智慧的突破。
“囱”在历经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细化?,演变成天窗和烟囱等形式?而牖也发展成为檐下的通风窗。
窗内是宁静的剪影,窗外是流动的繁华,窗里窗外皆风景~
■棂·风情
棂, 窗户或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格。棂,楯间子也。
在没有玻璃的年代,当窗洞越来越大时,只好用木棒横撑在窗洞里作为糊纸或纱的支撑物,这便是窗棂的雏形。
窗棂,可以称作窗户中最能极具灵气的地方,就是那方寸之间,愣是被古代匠人把玩出大千世界来。
传统的窗,多为木质结构,于是木棂造型和木雕则成为打造窗之风情的重要手段。
正是这微不足道的木棒,在日后的岁月里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花样来。
这些兼具采光、通风、装饰美化作用的窗棂,为缓慢而绵长的岁月增添了不少乐趣。
窗棂最妙的地方就是那种虚虚实实地将自然的光影与人造的空间相融合的能力,这倒颇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对于崇尚“极简便可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审美来说,窗棂用简单的几根木条勾勒出大千世界的零零种种。
而且随着每一次光线的斗转星移,眼前的画面都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一束阳光下来,不偏不倚刚好落在窗棂之上,而那枝枝蔓蔓的线条恰如其分地勾勒出这样或那般的黑白画面,淡淡的,转瞬即逝。
古代的工匠总是乐意用时光来雕琢一切事物,于是无论是民间还是宫殿庙宇的窗户做得十分复杂,花纹也各有名堂。
国人含蓄,故极少直接表达情谊,这也影响了人们对于良辰美景的处理态度。
花前月下固然美,但若直接开个窗洞接纳景色,又显得粗俗无趣了点。
于是便由窗棂构成一个雅致的画框,外界的一切似被取进了室内,打破了原有的封闭与沉闷;
而窗的出现也为一成不变的墙体增加了若隐若现的呼吸感。
我国南北自古就有着文化的差异,即便是小小窗户上,也能窥出奥妙。
南方的窗棂显得细腻而繁复,精美却自由。花窗中的窗栏板都可以连成一组生动的连环画。
而北方,或许是有着帝王之都的影响,总是规整而一致。窗棍之间的间隔都比较大,一般采用方形或扇形的简单几何图形连缀而成,十分的工整。
■ 窗·现代
坚固的玻璃的应用使得窗棂的格局变大,不再担心纸或者织物被风吹破,所以现代的窗户越来越多了一种光明磊落。
飘窗,为房间采光和美化造型而设置的突出外墙的窗。
飘窗,从名字不难看出,就是飘出的窗子。敞亮的玻璃恰好与高速运转的节奏搭配得刚刚好。
摆上两张蒲团,弄上一套茶具,阳光充足的下午,或独自端坐,品茶小憩,或读书上网,惬意得很。
又或者甩上几个舒服的沙发垫,倒都是让生活变得更有趣的路径。
来源 | 西风东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