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揭晓——宝鸡作家胡宝林常红梅作品获奖

0
分享至

本报讯(记者 李喜林)日前,备受瞩目的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正式揭晓,宝鸡青年作家胡宝林的散文《叩问青铜》、常红梅的散文集《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分获散文单篇和散文集提名奖。

胡宝林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宝鸡日报社。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读者》《延河》《时代报告》《小品文选刊》《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南方周末》《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中国青年作家报》《华夏散文》《散文家》《重庆散文》《湖南散文》等报刊。散文《未完成的抵达》上榜“2017中国散文排行榜”。作品被全国多省市作为高考、中考模拟测试题,收入多种选本。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提名奖、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散文大赛银奖、全国报纸副刊年度佳作奖、第六届秦岭文学奖、《美文》杂志征文奖、“美丽秦岭我的家”全国创作大赛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此生此地》。

常红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金台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散文》《散文百家》《延河》《满族文学》《厦门文学》《橄榄绿》《教师博览》《今晚报》《深圳特区报》《西安日报》《宝鸡日报》等杂志报刊,作品入选2017中国散文排行榜。获九届冰心散文奖入围提名奖,第二届华城杯吴伯箫散文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陌上花开》《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主编纪实文学集《初绽的笑脸——寻找金台区33个脱贫群众的幸福密码》。

冰心散文奖是中国散文学会根据冰心女士的遗愿于2000年创立的,是我国文学奖中重要的奖项之一,代表了中国散文当下的水准。在该奖的前几届评选中,先后有铁凝、贾平凹、迟子建、肖云儒等著名作家获此殊荣。

据悉,除此之外,扶风籍青年作家马婷的《十亩之间》获散文集作品奖。

获奖感言

写下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敬意

胡宝林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命运。《叩问青铜》初写于2000年,2013年重写。写成后投稿给多家报刊,没有下文。这篇文章和文中所写的青铜器一样,埋藏在地下,等待发现的目光,直到2019年10月,《延河》(下半月刊)才发表出来。又过了几年,到了2021年,《叩问青铜》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提名奖。

这是一篇文章的21年,也是一个人的21年。初写这篇文章时,自己大学毕业不久,在乡下教书,年轻气盛。现在,已经从事记者编辑工作19年,人到中年。在这篇文章在我手中沉默的好多年里,我当着报纸编辑,在白天和一个个夜晚编着新闻,在零零碎碎的业余时间写着散文。我把目光投向秦岭脚下正在逝去的故乡的村庄,回望来路,以一本散文集《此生此地》,向这个叫雍峪沟的村庄,向这个村庄里活着和去世的亲人、父老乡亲致敬。周末,我也在西秦这块中华文明的根脉之地行走,阅读山河村庄,探寻古迹文脉,将笔触伸向宝鸡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在《人民日报》发表《父亲的汗水》《喜看渭河展新颜》,在《光明日报》发表《西府臊子面》《“黑白通吃”宝鸡面皮》《关中泡馍》……宝鸡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青铜器之乡,越是深入地读她,越觉得她的博大、浑厚和深邃,而这些写作是《叩问青铜》写作的延续,是对这片几千年文化浸润的土地的深情致敬。有幸出生、求学、工作于宝鸡之块沃土,像枝头的鸟儿歌唱大树一样,深情书写挚爱的这方土地是我自觉的责任和欢喜。新闻工作是忙碌的,而散文让人的内心更从容,眼光更温润。这种从容,来自和秦岭、渭水、黄土地的对话,来自与一件件青铜器的对谈,来自于与一个个父老乡亲的心灵交融。21年其实不算什么,铭刻着“中国”一词的何尊在地下埋了二千多年呢,它的价值何曾减少一分。能在时光中不老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好文字。冰心是令人崇敬的文学大师,她的文字像天上的星星、人间的灯火,温暖着人心。我小学读《寄小读者》,中学读《小桔灯》,大学学习她的“爱的哲学”,工作后常常徜徉在她的文学世界中流连忘返。2006年11月,第一次去福州,看到群山怀抱中缓缓流淌的闽江和绿叶葱茏的一棵棵榕树,自然而然想就起她笔下那些优美的文字,心中说:这是冰心的家乡啊,是这样的青山绿水滋育了这样一位作家啊!冰心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今天,能获得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奖项,是她给我这个文学晚辈的勉励。她早用文字叮嘱我们:要爱,爱脚下的土地,爱人,写出有爱的文字。于我而言,就是要继续将根更深地扎向关中西部的这方土地,以更好的作品写下对人和土地的深情和大爱。

常红梅获奖感言:

感谢中国散文学会给我的散文集《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入围提名奖,获此殊荣,是我之荣幸,也属幸运。

《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是我对自己扶贫工作的素描和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身边无数个如我般扶贫干部扶贫故事的记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中央在全国掀起的“脱贫攻坚战”,无疑是一场“一切为了人民”,让所有人都能摆脱贫穷,过上小康生活的伟大战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亲临一线的扶贫干部,我深感欣慰,更懂其中的艰难与不易。在这次脱贫攻坚中,在我倾心投身于那段“火热”的扶贫生活的日子里,我一直被身边一些感人的、磨人的、缠人的,甚至于能够给人们以教育和鼓舞的事迹感动着、思考着、沉淀着,日有所思,夜不能寐,激情澎湃,不吐不快。我选择了用文学的方式来表达,一是因为喜欢,也更是因为这样的表达在我以为更接地气、泥土气、烟火气,或者更易于被普通读者所能接受的朴素与平和之气。文中的赵姨、碎狗都是我包抓的贫困户,我从那个又聋又哑的老人见到我时那份激动的神情里,读出了纯朴与感动。贫困户“碎狗”身上虽然有诸如懒惰、不思进取、不讲卫生等“瞎瞎毛病”,但也不乏有闪光的地方,不失“可塑之才”……我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贴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当时反响很好,身边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扶贫干部”愿意把自己的扶贫故事讲给我听,让我写写,这本书的创作也便真正的开始拉开了序幕。 作为文学作品,我的创作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反复提炼和艺术的加工。我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同时也是许多个“原型”的“共同体”。那段日子,在与朋友聚会的空间、抓住与网友聊天的机会、阅读网络“扶贫故事”、甚至深入实地采访,多方搜集素材,再加上个人多年农村生活的体验,这些人物就这样一个个活脱脱地站在我的眼前,亲切如我的父老乡亲,在这次“脱贫攻坚”的春风下,他们的脸上绽放出了春天般的笑容。成了我笔下的人物,让我兴奋,让我激动。让我在依然忙碌而疲惫的工作后激情满怀地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日月春秋。

在写作过程中,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学创作没有捷径,只有投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惟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地”,才会孕育出文学花园的姹紫嫣红,也才可以真实地记录下这个时代的“芳华”。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目前,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注定着这些“从春天走来”,走出贫穷的父老乡亲们又将迎来一个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东风吹来百花香,愿盛世文学的春天更美。

再次感谢组织给我散文集《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入围提名奖。我将以此为契机,写出更多的超越自我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西北信息报 incentive-icons
西北信息报
汇集西北新闻,发布权威信息!
66156文章数 93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