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稀家谱丛刊·状元家谱
(第一辑)
1
主编:马建强、赵廉莲
书号:978-7-5531-1207-7
定价:38000.00元(全45册)
出版时间:2019.11
精装、16开
中国珍稀家谱丛刊·状元家谱
(第二辑)
2
主编:马建强、赵廉莲
书号:978-7-5531-1208-4
定价:39000.00元(全46册)
出版时间:2019.11
精装、16开
内容简介: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需应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状元及第,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一个家族、一地乡里的荣耀。
本书以状元视角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中国历史上28位状元的家谱文献资料,并在谱前配以状元生平简介及图像,以使资料更加完善。所收状元家谱中一种为明修本,十五种为清代所修,余皆为民国时期编纂,涉及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江西、福建等地,而以江浙地区为最多。家谱中的状元,有著于文者,有勇于武者,有达于官者,有长于艺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状元家谱的历史面貌,可以为科举社会史及地方家族史研究提供积极的助益。
家国同构与谱牒研究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国同构”作为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儒家思想与宗法制度为依托,曾经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政权稳固的重要思想基础。由家国同构向外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伦理学超越,进一步抬高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境界,从而体现为知识分子的“家国天下”意识。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意识的突出表现。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齐家”。我国受惠于这种家国并举的理念,形成了重视家谱修撰与传承的文化传统。在强调优良家风家训对国家进步、社会安定、个人成长重要性的今天,要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牒类文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家谱是家族志,而又不仅仅是家族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史料,就一家一姓而言,它血脉传承的依据,是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家族关系变革下维系亲情的纽带;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家谱体现着历史的承继关系,是文化连续性与社会组织和谐稳定的证明。
在众多的家谱当中,状元因其身份的特殊,使其家谱具有了更加沉刻的内涵。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下诞生的社会知识精英阶层。在封建时代,要想培养出一个状元,家族、门第、血缘、乡邦甚至其所处的地域因素都不可小视。有研究者指出,越是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之地,越能成为培养状元的土壤。与之相对应的是,状元本人不仅具有“程文”上的优异水平,往往还兼具品德上的优良素质。例如,科举发达地区的孝子普遍多于落后地区,科举考题本身即含有大量考察孝道、孝文化素养的内容。
状元家谱作为研究状元这一群体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清晰地记载了一姓状元家族的乡邦关系、血脉传承,实际上,透过对家谱语汇的解析,可以探讨当时主流政治思想在基层社会中的表达方式,以及主流思想如何参与民间政治秩序建构的问题;可以通过解析家谱所在的特殊语境,研究当时的家族伦理和民众生活的日常伦理,从而探讨地方组织与国家机构设置的有效互动;可以量化分析状元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以及风俗等情况,从而为政治史、经济史、风俗史研究提供全新视角;可以看到状元成长过程中家族背景、教育理念与社会环境各自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家族教育当中的积极因素,与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有一定契合之处,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珍稀家谱丛书·状元家谱》共两辑、91册,收集整理了历史上二十八位状元的家谱文献资料,并在文前配以状元生平简介及图像。所收谱书中有明代谱书一种,清代谱书十五种,其余为民国谱书。所选谱书涉及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江西、福建等地,以江浙地区为最。所收录的人物,有著于文者,有勇于武者,有敏于事者,有长于艺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状元群体的全貌。本丛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同时为当代教育人才和资源配置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