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历史》
两千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自成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富有韧性的延续性。但自张骞凿空西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高山戈壁,远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来的物资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每一代历史作家的任务,就是带着当代人的问题意识,用当代人的叙事,寻找属于当代人需要的历史启示。
通过讲述展开丝绸之路历史画卷
日前,作家郭建龙携其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现身成都金牛区图书馆,以“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两千年丝路兴衰史”为主题,和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历史作家李硕展开热烈探讨,并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两人从不同视角看待丝绸之路兴衰演变的独到收获。两人从西域的发展史梳理了丝绸之路的两千年兴衰,通过丝绸之路上几场有名战争,分享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由天喜文化策划、天地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丝绸之路大历史》,通过对古代史料的梳理,勾勒出了一部中国与世界交往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大历史,深受读者喜爱。
郭建龙的不少铁粉和众多老中青小各年龄段的历史爱好者来到现场。郭建龙从两个问题开始分享:第一个到达非洲的中国人是谁?郑和下西洋到达的最远国家是哪一个?他用三个小故事串起了丝路两千年的历史。跟随郭建龙的讲述,一幅丝绸之路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丝绸之路塑造了古代世界格局
西汉时期的张骞作为使者向西沟通大月氏和乌孙合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天竺寻求佛教戒律,游历30余国,历时14年后回国;唐朝时期玄奘远赴印度取经,并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代时期的杜环作为阿拉伯人的俘虏,跟随着阿拉伯人南征北战,成了第一个有记载的涉足北非的中国人;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他的游记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为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元朝时期的巴琐玛是中国人在中世纪走得最远的旅行家,到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通过这些传奇故事,郭建龙阐述了中西之间纵横交错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历史上的世界格局,由表入里呈现丝绸之路上的地缘政治、信仰传播、商贸往来和文明碰撞。
除了讲述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兴衰,郭建龙还清晰地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魏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到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一度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进入宋朝,东南海上贸易兴盛,瓷器、丝绸远销海外,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明清时期,伴随着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丝绸之路逐渐衰弱。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