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儿首席鞋匠说过:“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过去很少听到工匠精神这个词,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我们开始常常听到所谓的工匠精神,科技技术为人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关注一些不利的影响。
工匠精神是什么?现代工匠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工匠精神面临的危机是什么?“工匠精神”又该如何继承和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相信读者会有一定的了解。
一、工匠精神
所谓的工匠精神最早出自现如今平江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的口中,由他培养的木工工匠被授予“匠士”学位,“匠”代表了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能力,“士”代表个人的修养和现代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要求职业技工人员首先具有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是将对职业的热爱作为基础,在岗位上做到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其实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工匠精神”其次就是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所谓精益求精,就是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要做到心无旁骛,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尽全力将产品做到至善至美,而不只是流水线上的生产品。
“工匠精神”就是专心致志,一个人一生想要学会很多技能很容易,但一个人想要用一生去将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却很难,“大国工匠”就是要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不左顾右盼,徘徊不定,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中。
“工匠精神”就是发展创新,如果做到了敬业爱业、精益求精、专心致志,这就是做好了继承工匠精神的第一步,而接下来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学会发展创新,“大国工匠”不能停滞不前,而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秉持创新精神才能让中国发展得更好。
工匠精神的每一种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精神实践在工作中,才能真正更好发挥大国工匠精神。
二、现代大国工匠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就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工匠,其中倪志福令我们尤为关注。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正值建国初期,全国上下百废待兴,倪志福这时刚刚进入上海德泰模型工场当学徒,刚上手一切都是陌生又艰苦的,但倪志福没有失去信心,以饱满的激情和学习精神投入到技术生产中,就这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一直到1961年,倪志福成为了国营六一八厂的技术科工程师。
获得如此成就后,倪志福并没有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
倪志福在北京曾做过一段长时间钳工,那个时候的钻头非常不耐用,常常是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彻底罢工,倪志福注意到了这点,于是他不停钻研,反复琢磨怎样才能研发出一款既高效又长寿的钻头,刚开始时自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但倪志福没有灰心,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发明之中。
终于在不断努力中,倪志福发明了“三尖七刃”钻头,替代了之前效率低下。寿命短暂的普通钻头,随着该钻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于是倪志福马不停蹄地开始新一轮的研发,他根据“三尖七刃”钻头在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造,让钻头满足不同材质和加工要求的生产活动。
倪志福的精神不就是“大国工匠”精神吗?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国工匠”,现任安徽中周集团董事长的周东红,曾经只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捞纸工人,从1986年开始进行捞纸工作,每天在纸槽边一站就是12小时,这样的工作对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周东红没有抱怨,而是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的毅力将每一张宣纸重量误差降低到仅仅为2克左右,保证宣纸的厚度均匀,在书写时流利顺畅。
得
周东红将“工匠精神”中的敬业爱业、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真正实践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去,在从事宣纸工作的时间里,周东红多次进行宣纸技艺的创新,尝试从每个细节去赋予宣纸新的时代价值和活力,让这项中国传统技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好的发展。
造纸技术的传承和创新,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周东红这样的工匠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焕发出新活力。
在此列举的两位“大国工匠”只是中国工匠中的两朵浪花,中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富有工匠精神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秉持着勤恳的态度,持续追求的精神将手上的工作做到最好,我们或许很少听过他们的名字,但各行各业总有这样的人存在,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与他们息息相关。
中国从来不缺少“大国工匠”,但不缺少不代表工匠精神没有面临一定的问题。
三、工匠精神的危机
现如今,工匠精神正在面临着各种挑战,首先是伴随着经济物质文化的迅速发展,许许多多的人每天面临着五花八门的吸引和诱惑,很难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太久,频繁地换工作、跳槽让工匠精神很难体现出来。
大多数人很难在一个工位上坚持太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对于工作的转变,专心致志,勤勤恳恳做事的人甚至会显得极其不合群,耐不住寂寞,顶不住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真正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
此外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学校教育也常常是培养了许许多多本专业不那么“专业”的人,社会也在迫使年轻人尽快上岗,尽快适应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等待你去精益求精,只能随着大众的步伐不停往前赶,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少有人能定下心来力求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的继承在现如今其实阻碍极大,我们或许能时不时地听到一些“大国工匠”的事迹,但也只是少数人称得上工匠,普遍人只能算作工人。
快消费的年代,什么都在要求快,大家都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在为生活奔跑,想要停下来专心磨练自己的人少之又少,或者有这样的心却没有这样的精力和环境。
种种现象令我们不得不反思,工匠精神或许不只是提出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而如何传承似乎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四、传承工匠精神
别等到我们连技术工人都招不到了,再来谈什么大国工匠精神,在传承工匠精神之前,我们更应该重视一个问题——技术工人的严重缺失。
从事技术工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通过一场场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大部分人对于进入工厂从学徒做起是排斥的,毕竟从事技术生产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体力,年轻人不想从事技术岗位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加上技术工人的工薪待遇并不是特别高,做的工作比普通白领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成为技术工人,这就让“工匠精神”只能是大呼口号,却很难落到实处。
我们却不能不继续呼吁“工匠精神”,职业不分贵贱也不应该只是口头之语,从底层做起,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确实很难,时间也非常漫长,但我们却不能忽视慢下来的作用。
“工匠精神”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高深莫测,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传承这些良好的基本品质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尽量提高技术工人的薪资待遇,政策法规要保护技术工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积极宣传有关“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鼓励更多技术工人学习并发展这样的精神。
学校应重视对“工匠精神”的教育,从日常教学中向学生传播积极进取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年轻一代应该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个人觉悟,学会慢下来应对生活。只有共同的努力才能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五、总结
只有一样东西正在消逝,人们往往才会注意到它。
“工匠精神”面临的危机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但我们不应该等到“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稀有精神才想着去弥补,而是在发现问题时亡羊补牢,或许才能挽救“工匠精神”的慢慢消逝。
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在成绩斐然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能让我们发展得更好的精神,显然“工匠精神”就是其中之一,重视“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推广这样的精神内涵是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