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至今,家长们对于教育的讨论度只增不减,培育综合素养再次被视为重中之重。其中,美育不仅是贯穿传统与当代的骨干,更成为一种社会创新的力量。 近年来美育已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刘杰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开展家庭美育的相关问题。
美育教育到底是什么?
首先,对于整个初中来说,初二阶段的知识量相比小学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考试的综合性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不能调整好学习的心态和节奏,很容易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美育”概念的出现,最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由德国诗人 席勒 提出来的。最早的美育一词指的就是感性教育,主要遵从个体的审美发展,激发生命活力,提升情感境界,培养创造力,最终和其他教育一起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游于艺”,蔡元培先生更是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说,美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是将美育教育推上了新高度。追本溯源,在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美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的教育载体是通过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艺术类课程呈现,但是又绝非是单纯的技法技能训练。美育与儿童个性发展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时代的美育应该尊重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个性发展。
不懂艺术的家长
如何开展家庭美育?
不管是美育教育还是其他教育,教育的环境是永远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实施美育途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1. 重视儿童的艺术创作行为,并把这种行为视为个性成长的记录,有条件的可以在家布置出创作绘画区域。一定记住不要试图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孩子,去修改孩子的作品,或者帮助他创作。因为成人的身高和孩子的身高是不同的,自然观察眼光就不同。
2. 重视儿童创作行为,要明白儿童在创作过程中会获得情感成长的体验,儿童的作品往往和自身感知有关,他们的情感也和大人一样,需要有个输出口。绘画就是儿童表达情感的最佳途径,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绘画的想法,因为画中的很多故事往往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3. 要确保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丰富孩子生活体验拓展眼界,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填色书或者直接照着图案绘画,这样的行为会让他变得视觉麻木。
4. 家长要重视聆听孩子对美的理解和想法,如果孩子能够顺畅表达自己的作品,不会出现不会画的情况,要对此表达欣赏。如果孩子出现比例失调,也不要强行纠正作品中的比例问题,因为你不是专业的。
5. 多陪伴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让他们从自然中摄取美术创作的素材。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树枝的线条、树叶的色彩、山体的形状、天空的空间等,这些带着思考的引导,会让孩子对自然引发好奇心。
6. 要利用好传统节日契机,发挥社会人文教育对艺术创作的作用,在此可以让孩子学会利用不同材料来表达艺术行为。比如在春节可以让孩子体验美食与艺术的结合,制作不同造型的馒头等;母亲节可以让孩子设计一条丝巾,通过转印到真实丝巾上,让孩子感受到艺术表达母爱的途径。
7. 要和孩子们多去美术馆,博物馆,让孩子们在艺术品中熏陶美感。同时 给孩子们提供足够丰富的画材、画册等,可以定期和孩子一起去画材超市、书店选购一些自己喜欢的画材和书籍。
8. 尽量给孩子们选择理念先进的美术机构学习。学习美术需要创作环境和语言引导,有专业老师指导后,创作出的作品更加出色。
最后,家庭美育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但如果归纳几个关键词,无外乎陪伴、坚持、倾听、鼓励、自我成长。让家长懂得美育,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成为艺术家、教育家,而是应该成为与孩子一同进行艺术学习的同路人。
戳视频看完整节目↓
回看方式
节目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养教有方”平台直播,可点击关注“养教有方”微信公众号,选择“同一堂课”进行回看。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刘龙 林美妮
看有趣的新闻,学有用的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