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生存艺术
现实露骨,生存需要艺术。
住的地方有一只流浪猫,在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只要是在外面疯够浪够了饥肠辘辘的那一刻,也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夜晚,保准回到楼房通道处贴着墙边就是一通“喵喵”乱叫,至少混得个肠满肚肥才优雅地离去。
隔壁的两口子听口音是四川人,年龄在50岁左右,女方在发脾气的时候,男方最后就只剩下支支吾吾。“耙耳朵”并不丢人,一家人关起门来谁还没有个家长里短、锅碗瓢盆的。他们对这只流浪猫是情有独钟,经常管它叫“老吴”,应该是“呜”,考虑西南地区的人对“喵”的发音有些难度。
“耙耳朵”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意思就是怕老婆的男人,是四川方言,说一个男人怕老婆,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四川人如果说一个男人是“耙耳朵”,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老吴”也喜欢这两口子,只要回来,一听到喊它,就马上跑到身边,在腿边蹭来蹭去,那种腻歪劲别提多么抓挠人心了。
在生存面前,很多时候,人和物是一个道理的。面对生存,都需要拥有自身特有的技能,这种技能可能是娴熟的手艺,可能是高瞻远瞩的思想,可能是生杀掠夺的可能是人性的拿捏......总之,你要具有匹配现实生存的能力。
归结起来,猫的生存艺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它们具有先天生存的能力。这是猫科动物到今天为止能够独立生存的主要原因。百科介绍,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你看猫科之所以能够独立生存,就在于它们的野性尚在。
二是它们具有被人类供养的特性。猫和狗一样,都是人类最为喜欢的事物,从古到今,一直被肆意收养。而与狗相比,猫的特点更为优越。你看它优雅的身姿,高冷的气质,洁身自爱的习惯,自娱自乐的天性等等皆是惹人心欢的状态。
三是它们总能唤醒人们的恻隐之心。宠物就像一面镜子,反映或者慰藉着人们的心理。其实在某些层面,人的心理就像一个宠物一样,时静时动,时悲时喜,自作坚强,又充满着依赖感。而猫的存在,让人类找到了精神层面的另一种归宿。所以当你看到猫时,不自然的就有一种靠近的想法。人的乐善好施和怜悯之心,就在“喵喵”几声的召唤里。
猫满足了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则给了猫无限的安全和保障。这就是猫的生存艺术。
张国勇,笔名:笑然,品牌策划人,媒体人,影视人,音乐人,自由撰稿人,公益社会化课题研究者,城市生态发展研究人,乡村振兴课题研究、策划和实践者,短视频定位、内容设计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