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王瑶卿先生
几个京剧板眼的名称
史若虚
记得王瑶卿先生在世的时候,他给几个学生说《女起解》的唱儿。当说到“低头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时, 他说“这段‘二流’ 板要唱得稳一点” 。我当时说: “这一段不是‘流水’板吗?” 他笑着说: “不错, 现在都叫‘流水’ 板, 可是从前管这个叫‘二流’板(不是‘二六’。‘哆啰’起的《武家坡》的‘指着西凉高声骂’, 那才是‘二六’板哪)。你没听说过好多地方戏里都有个‘二流’板吗? 皮黄也一样有‘二流’板。”
“那么, 什么是‘流水’板呢?”我问。
“紧拉慢唱是‘流水’板, 像《打渔杀家》里, 桂英捧茶上时唱的就是。这种板眼开唱的时候,打鼓的跨板, 唱的时候虽无板眼,但却有一种比较流畅的节奏, 像小溪流水一样。”
“这不是‘散板’吗? ”我说。
“不是, ” 他纠正着我, “散板无板, 打鼓的不跨板, 用双鼓楗开唱(‘纽丝’或大锣‘凤点头’)慢拉(胡琴) 慢唱, 像《起解》的‘忽听得唤苏三我的心惊胆战……’就属于这种板。”
“那么, 又什么叫‘摇板’呢?”我问。
“‘摇板’是单板‘摇’, 打鼓的跨板开唱, 而又是慢拉慢唱, 如《二进宫》的‘探罢皇陵进昭阳’就是。”
“那么为什么又都不这样叫?”我又问他。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他乐了, “现在不仅一般人不这样叫, 就连‘内行’也不这样叫啦!大概是都习惯了吧。”
王先生的这些解释, 都有一些根据, 我感到很有道理。但是其他的戏曲界老先生却不是这样叫法,也没讲出更多的道理来。
我想还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大家研究研究,问题虽然不大, 还是有探对一下的必要。
1958年3月
戏剧报1958-04
张派青衣王蓉蓉演唱的京剧《女起解》选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