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德
十月初的一次大降温,感觉今年的秋天太暂短,结果是大自然给人们制造了一个季节假象,真正冬天的脚步还缓缓未到,已是月底,还是和风煦阳,气温仍然温和。使人觉得秋高气爽,体感温度舒适,深秋过得赏心悦目。
金秋十月,落叶飘零,一场秋雨一场寒。一簇簇,一片片红叶给收获季增色添趣。但今年的十月却任性无边,白露节气过后便不会响雷,而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陇东庆阳,却罕见出现雷鸣,暴雨肆虐,泥石流,坍塌,造成一定损失;秋季农作物迟迟不能收割归仓,收获的喜悦荡然无存,勤劳善良的人们有组织地开展抗灾和抢收自救。由于各地受灾面广,由此造成连锁反应,蔬菜短缺,菜价一天一个价。
当前正是冬菜上市季节,中老年人也有所行动,或多或少都购买了一些冬菜为过冬做好了准备。上点年纪的人懂得,也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生活,毕竟刚上市的冬菜价格便宜,上冻后就不是这个价格了,适当备点冬菜好过冬。
在小区门口,我碰到卖大葱的小货车,看着大葱叶子干黄,葱白长,长得也匀称,是招人满意又喜欢的好大葱,挑选了5捆,一过秤竟然70公斤,有点儿多,这么好的大葱又不忍心少买。我知道,大葱长得这么好,农民得付出多少汗水!从先一年秋季育葱苗,到来年春季分栽小葱,要经过多遍培土方能长成好大葱,培土的时节也正是酷暑难当的三伏天。
时代发展得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安逸幸福的日子过习惯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近在咫尺的超市蔬菜店,人们购物方便又快捷。三十年前,物质相对匮乏,街上没有菜店,家里没有冰箱,冬天吃上时令蔬菜不是件容易事;漫长的冬天吃菜都要在秋季贮藏,家家户户都有简易菜窖,贮藏了萝卜,大白菜,包包菜,对这些冬季吃的老三样蔬菜一代人记忆犹新,成为人们对那个年代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接触和认识冬菜贮藏是八十年代末的1987年冬天,那时我已入伍一年,从司训队毕业后分配在了部队后勤处炊事班,在伍永权老班长的悉心传教下学会了做饭,在我管理菜窖期间,看到堆放在菜窖的的冬菜腐烂坏掉心疼。在我思考和摸索中,最后自己动手用粗铁丝制作了一些“S”型挂钩,将大白菜倒挂在菜架上,大白菜通风了,腐烂的明显减慢,对贮藏的发芽青萝卜,黄萝卜我也进行了重新整理,切去萝卜两头,抑制萝卜生长。
我发现萝卜发黑腐烂的直接原因就是菜窖温度过高,就对菜窖的通风口进行了调整,白天拿开通风口的毛毡,夜间再堵上通风口,让菜窖温度始终保持在+-2℃,这样做冬菜贮藏效果很好,到来年开春还有窖藏蔬菜吃。
当然,现在物质丰富,家庭不用再大量贮藏过冬蔬菜。平常百姓过日子,少备点容易贮藏的蔬菜还是大有裨益。喜欢贮藏冬菜,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更多的是享受生活的一种乐趣。
作者:何俊德,甘肃庆阳市正宁县人,1968年出生,转业军人,现为央企职工。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