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QFII A股持股路线图浮出水面
后市依然看好新能车喊话不要太关注短期估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 格林 秦薇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落下帷幕,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的A股持股踪迹浮出水面。“通联数据Datayes!”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整理得出,截至2021年9月30日,QFIIA股持股2686.90亿元,这与2020年9月30日的2401.20亿元相比有所增加;而2021年9月30日的数值近乎2018年9月30日数值的2倍。时间拉长,五年前,截至2016年9月30日,QFIIA股持股市值为1306.03亿元。
由此可见,近年来,随着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纳入A股,QFIIA股持股市值显著增加。
QFII持股市值变化
来源:通联数据Datayes!
制造业为第一大重仓行业
目前外资有多种途径布局,除了QFII,外资还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通道布局A股。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A股资产35607.43亿元。
尽管,从持股市值来看,目前沪港通和深港通是外资布局A股更常用的通道,但是,有机构人士认为,QFII汇集的资金持股期限更长。因此,QFII的持股数据与沪港通、深港通对A股投资者有不同的参考价值。
来自“通联数据Dataye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QFII持股市值前五的行业为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截至2021年9月30日,QFII持股的第一大行业为制造业。
截至9月30日,QFII持股市值排名靠前的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持幅度高达74.16%。截至9月30日,QFII持股市值排名靠前的行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同比减持幅度高达62.36%。
看好新能车,喊话不要太关注短期估值
谈及后续的投资布局,不少QFII表示依然认可新能车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例如,景顺中国A股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看好部分中长期增长驱动力比较明确的行业存在投资机会,比如新能源汽车和医疗行业。理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支持非常明确。此外,全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有利于中国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刘徽表示“一定要以长期眼光来看新能源行业,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是一个非常长期的目标,新能源行业,无论新能源汽车还是清洁能源,和传统汽车和传统能源相比,占比依然很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对短期估值不要太关注”。他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中技术含量较高,进入门槛较高的板块。关注上游材料大幅涨价对下游需求的影响,短期受益于上游材料价格上涨的板块周期性很强,需要防范风险。毕竟新能源成本不断缩小的和与传统能源成本之间的差异才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医疗行业方面,他表示,近期的产业政策并没有改变其未来长期的驱动力,如老龄化加速,人均收入持续上升,中国在医疗产业链上的科技进步。
中国香港惠理基金投资董事余辰俊也表示,新能源股票目前基本都是在公允价值,股票未来的上涨需要时间和业绩的成长。当然仍然是未来数年有较大吸引力的股票。
美国普信集团中国进化(ChinaEvolution)基金经理ZhengWenli也表示看好中国的“绿色转换”带来的投资机会。他认为“绿色转换”会令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升级。这里的机遇是10万亿美元级别的。他表示可再生能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关行业供应链都有投资机遇可挖掘。
激辩消费股“王者归来”
目前A股市场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是消费股能否“王者归来”。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这个问题QFII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旗帜鲜明建议增持消费。他表示,随着A股整体盈利逐渐走高而回落,具有稳定长期增长前景且估值已大幅回撤的“高质量成长”消费板块块因盈利的稳定性和高可见性有望重回市场焦点。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国际多元资产部门高级投资经理黄思远,认为消费板块这类受惠于经济重启的高质量板块将迎来机遇。从长期增长主题来看,千禧一代增加消费支出是值得关注的长期趋势之一。
普信集团的ZhengWenli认为国牌崛起是值得关注的消费股机遇。年轻一代更喜爱本土品牌,这一趋势也曾在韩国和日本出现过。中国发达的社交媒体为本土品牌的营销提供了舞台,可能会加速这些领域的发展。
此外,中国的消费趋势也在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服务类消费。而服务的供应商依然是碎片化,很多行业还未实现整合。比如药店、连锁酒店等。这里还存在很大行业发展空间,因此也会为投资者带来广阔的投资机遇。
惠理基金的余辰俊认为,消费在今年剩余时间可能还是会比较疲弱,主要是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影响,同时价格上涨也会抑制消费需求。
景顺刘徽认为消费表现尚未回到疫情前水平,最近疫情反复可能会影响消费恢复的速度。共同富裕目标下税收改革渐行渐近,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可能进一步提高,而房地产税和消费税可能会影响对奢侈品等高端消费的增长预期,消费股表现可能出现分化,大众消费品长期增长空间依然可期,国产品牌市场占比或进一步扩大,而奢侈品消费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科技股已具备较好安全边际
科技股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股票目前是否已到“抄底时机”是市场关注的另一个话题。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黄思远表示,倾向于从整体、宏观来看近期官方对经济和行业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例如对房地产开发商再融资的规范化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应支持,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措施,以及重申支持推动科技创新等。
他表示,近期已经增持了科技股。他专注于那些符合中国长期目标的,例如有助于促进创新、输出文化价值观、支持实现技术、制造业自给自足的板块。他认为,这些板块将继续占主导地位,因为它们有能力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并拥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惠理基金余辰俊表示,不可否认科技股,主要是互联网股,可能还有一些政策方面的约束风险,但大部分科技上市公司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相信未来也能在新的政策监管框架下做到最好,为股东们提供回报。现在不少互联网公司已经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较好的性价比。
谈及目前大家较为关注的通胀风险,余辰俊表示,本次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更多是供给端的结构性冲击,实体经济的需求并不强劲,所以也不用过分担心未来中国的大幅通胀的风险。当然,原材料成本上升短期内对中游和下游公司的盈利会产生冲击,所以我们更多关注受到此影响较小的行业或公司。
而房地产行业风险是否会外溢至其它行业?对于这个问题,先锋领航集团表示,房地产和能源行业的调控趋严反映了政策重点的根本性转变,且预计相关政策基调还将延续至2022年。但先锋领航并不认为房地产的去杠杆化会对银行业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
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井喷
外资期待投资范围进一步放宽
中国基金报记者秦薇 格林
近年来,随着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申请要求放松,投资范围放宽,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便利性进一步提升,长期加配中国资产兴致越来越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证监会公布的合格境外投资者名录显示,截至今年9月,获批的QFII总数已达647家,其中仅今年1-9月就有95家新QFII获批,已经超过去年全年(71家)。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基金报记者整理
QFII数量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力度。QFII方面,新落地的QFII新规取消QFII额度限制并扩大可投资范围。
2020年9月,中国证监会、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QFII新规”),将QFII、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和制度合二为一,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申请流程。同时,将QFII和RQFII的可投资标的从A股股票拓展到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融资融券等业务。
记者观察到,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QFII机构数量显著增加。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共有48家机构获批QFII资格,是去年前三季度获批数量总和的近2倍,占全年获批总量的68%。
这一趋势仍在持续。今年1-9月,QFII获批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达95家。中国香港外,来自其他地区的外资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新加坡和美国分别有13家和12家机构获批QFII资格,此外,沙特阿拉伯社会保险总局成为该国首个获得QFII资格的投资机构。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基金报记者整理
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首批外资机构获批QFII资格以来,QFII机构总数累计已达647家,其中,美国、新加坡和英国的获批机构数量分别为76家、61家和51家,239家来自中国香港。
QFII机制与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优势互补
“自QFII新规出台这一年,新规各类配套规定陆续出台。QFII制度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西盟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帆律师表示。她介绍,与沪港通、深港通相比QFII的设计更适合长期资金的布局,一方面,QFII在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的广度上面具有很大优势,此后,投资人运用多种策略投资中国成为可能;另外,相比沪港通和深港通通道,QFII有一定进入门槛,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这也会使已进入的机构投资者更愿意长期充分利用QFII机制。
太平金控?太平证券(香港)研究部主管陈羡明指出,通过QFII投资中国在岸市场的多为境外各类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从配置偏好来看,QFII资金与沪港通、深港通资金类似,看重基本面﹑偏价值,持股呈高度集中且风格稳定,持仓均主要集中于大市值且低估值的龙头公司,偏爱医药﹑大消费类行业和金融行业。相比之下,QFII更为偏好金融股。
历史数据显示,QFII和沪港通、深港通在投资偏好上有所差异。华夏基金(香港)指出,首先,沪港通、深港通持股都比较集中,但是 QFII持股似乎更为集中。其次,沪港通股通在大市值股票持仓的比重高于QFII,沪港通、深港通更偏向于大市值标的。第三,从估值的角度看,QFII持有低估值(PE)的标的比重较高。最后,两者都重仓于消费、医药、家电等行业,而QFII持有银行的比重高于QFII,沪港通、深港通持有非银金融的比例高于QFII。
华夏基金(香港)进一步表示,QFII准入门槛降低和投资范围扩大。首先,本次管理办法的修订,代表了政府及监管机构更加明确的不断增加对外开放程度的监管方向。其次,对海外投资者而言,更大范围的投资品种,会提升投资于该市场的投资总量,而争取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收益。最后,金融期货等产品,可以配合A股而形成对冲工具,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于A股。
外资期待QFII持续扩容
伴随着QFII数量的大幅增加,外资机构通过QFII持有A股规模也在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QFII在A股的持股总市值约为2054亿元;截至2020年底,QFII持有的A股市值增加到2712亿元;到今年8月底,这一数字增长到3148亿元。
陈羡明认为,A股机构化国际化趋势不仅带来增量资金,也促进了A股市场成熟。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外资进入中国将成为长期趋势。
最近,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公告》(“《公告》”),QFII可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可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种,新增开放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三类品种,自今年11月1日施行。在落实在岸市场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境内证券期货市场开放的同时,新规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避险产品和配置工具,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提高境内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范围和领域,是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举措。商品期权和指数期权这类以对冲为交易目的的品种,便于国际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乃至投资战略考虑,有利于吸引更多跨境资金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陈羡明指出,同时人民币资产套保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证券投资领域的运用,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资中的结算比重,也将推动跨国企业增加对华实体投资,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积极的意义。
杨帆认为,《公告》是对《QFII新规》中关于QFII可投资产品承诺落地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一些托管银行目前在与境内的期货交易所沟通获得相应的境内期货交易的存托资格,以准备更好的服务投资期货合约的QFII客户。”
杨帆介绍,QFII可投资产品覆盖了权益类(包括交易所交易的和新三板上市的权益)、债券类(包括交易所和银行间交易的债券)、银行间衍生品、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商品期货和部分金融期货、融资融券、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公募基金、转融通等等各个方面。而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投资产品限于部分股指的成分股票、A+H股票或债券等,本身并不包括衍生品的投资。在投资范围方面,QFII机制有一定的优势。
杨帆表示,现在外资投资者还在期待监管机构能够明确QFII投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或者期货合约是否可获得税务减免,以及对非传统的投资品种,如融资融券或者银行间质押式回购等产品的可得性得以进一步明确,以及未来QFII投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更放开底层基金投资限制等。对冲基金和结构性产品发行人的融券业务、QFII对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以及国债期货的投资也是海外投资机构期待下一步开放的领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