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熟悉动听的曲调,朗朗上口的歌词,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瞬间将观众带回到上个世纪,回想起在电视机前守望潘冬子的熟悉场景。而这,也是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的著名场景之一,伴随着音乐声的响起,演员们在舞台上一展歌喉、翩翩起舞,用原创加舞蹈加音乐的排列组合,将经典题材加以全新的包装和有效地改编,以新颖的形式传递给观众。
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保留了原作中的经典元素,无论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盐”的故事,还是潘行义受伤后将最后一支麻药让给伤员的场景,以及《红星歌》和《映山红》等歌曲的唱响,都在音乐剧中得到了重现,此外,音乐剧还处处体现着新意。随着演员独白声的响起,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旧时贫苦孩子的形象跃然舞台,前一秒观众还在为他的遭遇打抱不平,后一秒画风一转,出人意料的一幕上演了,谁也没想到讲故事的人竟然是胡汉三,故事中的孩子竟是他自己。可以说,开场的一幕彻底摆脱了观众心目中胡汉三脸谱化的人设,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解读,而这还只是刚开始,诸如此类的新意十足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部原创音乐剧,剧中加入了大量的音乐元素,从独唱到合唱、从说唱到舞蹈,新鲜感和吸引力自始至终贯穿在舞台上,贯穿在演员的表演和演唱上。而原著中的经典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在剧中也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胡汉三用说唱的方式登场,RAP加饶舌着实吸睛;此外,剧中还演绎了潘冬子梦中的场景,只见舞台上的潘冬子躺在床上做着梦,嘴里喃喃自语,父亲的杳无音信,胡汉三的卷土重来,一一出现出现在梦中的同时也出现在舞台上,呈现出新奇特的效果,也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主人公潘冬子不幸的童年经历,以及他小小年纪身上所背负的重大责任。看得出来,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在改编上下足了功夫,受众群体不光瞄准伴随电影长大的一众中老年粉丝,更加入不少年轻人喜爱的新奇元素,从而也引发当下青年群体的关注。
延续经典大胆创新,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称得上是对原著的全新改编。内容新颖,故事新奇的背后,也离不开主演和主创的默默付出。导演王哲、蒋雅頔,编剧曹瑜,作曲王亦然和杨乐等人组成的主创团队,本就是黄金搭档,相互间通力合作,配合起来也是驾轻就熟。此外,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也得了故事发源地和潘东子故乡的瑞金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音乐剧过硬的品质。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从1970年“闪闪的红星”以图书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到2021年原创音乐剧的上演,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闪闪的红星”也以图书、电影、剧本、动画、电视剧、芭蕾舞、音乐剧等不同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也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经典作品。剧中的“潘东子”,已然脱离了主人公的桎梏,成为一种符号的象征,而“闪闪的红星”也绝非经典作品而已,而是象征着一种精神,符号加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原创音乐剧也是如此,对于中老年观众而言它是经典作品,对于青年观众而言它是革新加创新,这也是它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时代赋予了创作者更多的话语权,使得创作者可以放开手脚,对作品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而创作者也乐于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创作意图,从而将更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如同弗洛伊德在《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中写道:“强有力地吸引我们的正是艺术家的意图,艺术家在作品中成功注入这种意图并使观众领会这一意图。”对于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而言,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