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专访姚春艳:做基础教育的前沿赋能者

0
分享至

近日,在创新互联网教育研究院专访人员见到了执行院长姚春艳女士。并结合近期通过的第98号主席令,针对家庭教育、全面素质能力测评、研究院运作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姚春艳,创新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陕西省教育学会评价中心 副主任,中央电教馆《基于“云+端”开展的赋能式教学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北京市海淀区民盟盟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第三方教育评价联谊会秘书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美国拜欧拉大学罗斯米德心理学院硕士。

家庭教育

教育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2019年7月,中共中央出台了深化义务教育改革纲领,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在全国各地引发了激烈的热潮讨论。在这当前形式里,姚院长认为国家对于基础教育中关于学生培养的问题,一直是有全面发展要求的。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五育并举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2018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后,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导致人民群众从历史的背景出发对新的问题又有了新的关注热度。

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当中,由于长期存在的“应试”的压力,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度一直是不够的,以至于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应试学科的学习中,在“德体美劳”这些素质教育方面,相对来讲,投入度不高。

近日,教育部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启动第三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前几轮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确实发现了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尤其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近视率,肥胖率,以及学生的体能等都存在着很大的短板。由于这些问题的普遍出现,国家再次强调“五育”并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教育发展到当今阶段,不管是双减还是“五育”并举,都是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会动摇人才培养根基的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任由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会对国家的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基础教育决定了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数,包括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例如孩子身体素质下降,视力下降,肥胖率增加,会导致未来合格空军的选拔基数被大大降低。当今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如果基础阶段没有打好地基,会对未来国家的核心人才竞争力产生根本性的伤害。产生激烈的讨论热潮,也是在引导社会舆论向国家希望的方向发展的表现。

全面素质能力测评

在以往的义务教育方向中,“智育”是最着重于的方向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成为许多学校和家庭来说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对此,姚院长认为,高考这根“指挥棒”一直是传统应试教育的症结。以纸笔测试的方式来做人才的选拔,原因在于纸笔测试这种方式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一份试卷,可以测试全国各地近千万考生,操作也比较简单。但是,一旦进入到综合评估,“德体美劳”这些素质能力对评价手段的要求会更高,组织起来也更困难。纸笔测试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智力”,但不是先天的智力,而是经过学校教育培养后的“智力”。一直以来,高考“指挥棒”代表了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面,比如说课外辅导机构,其实一直都是在做学科辅导的工作。除此以外,我们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来讲还是稀缺的,好的大学永远只是那么几所,985 211的大学也就百十来所,我们想要完成全员进入优质学校,是一个不现实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面临着资源争夺的现实问题。当这种情形出现,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高考考什么,就往什么方向去走。不管是用后天加工的方式,还是先天禀赋的优势的不断巩固,其实都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从顶层来俯瞰全局,也就是高考的制度改革上来讲,只有它发生了改变,才能对基础教育产生影响。从当前来看,无论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还是今年的双减政策,都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发展方向。如今高考招生已经是多元化的录取了,只是家长们还不是特别清楚,也没有足够的了解,仍认为只有学科考试这一条路。因此,国家在顶层上已经做出了大量的调整,只是我们需要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这些多元化变化。

另外,国家也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这些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新的机会,比如说在“体育美育劳育”方面,如果发展的好的话,都会有新的升学渠道。

我们的整个测评体系,能够帮助到“学生 学校 家长”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就是“德育”需要开展工作的地方。德育考查的除了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外,另外的层面就是心理健康,意志品德。德的内容是抽象的,但凡跟人格品质有关的内容,通常是冰山藏在海平面之下的部分,是很难被直接观察到的。这就需要特定的手段去测量,这样的工作是属于心理学的领域,很多时候家长是没有感知的。包括美育体育等,都需要心理测量的手段,才能把看不到的东西给反映出来。例如关于学习策略的测评,是因为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的底层因素,我们看到的学习成绩是表象,但是看不到的影响因素还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是不是能抓住要点、是否有良好的自我测查意识等等,家长和孩子都无法清晰的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发展自我。整个社会对于心理学和心理测评认知不足,从众心理导致家长踟蹰不前。我们当下所做的,就是通过测评方法帮助家长去看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当下的状态以及潜在问题。其次,通过评估,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发展特长,不管是在创新方面的特长还是发展偏好方面的特长,类似于医学上的“体检报告”,目的是帮助家长和孩子做好成长规划。

研究院运作模式

社会上有许多的声音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难就难在有太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并不是单纯凭教育部门能够解决的,如何平衡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成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姚院长认为:“国家一直提倡的是家校共育,包括今年特别强调,教育部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文件。孩子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之前,发挥的影响力是最为显著的。孩子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之后,随着知识和见识拓展,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在这个阶段相对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是言传身教,自己要树立好一个榜样形象,包括亲子之间的互动、家长也要不断地去学习,学会和孩子的成长保持同频共振,这样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才是持续健康的。如果家长意识不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愈发僵化。

我们都说,家长是最不需要培训上岗的“职业”,但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未来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才,家长自身所需要背负的、学习的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测评体系呈现出的结果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孩子的测评结果会跟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紧密的关系。希望家长拿到报告之后,能够更好的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之前的关系状态,调整自己,有更好的学习心态之后,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在学校这个层面上,“智育”是学校主要承担的,当然也会通过各种行为要求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和约束,两个环境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但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的发展。但是有些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学校教育给孩子的更多的是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德育”方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是真正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的,家庭教育应该处主导地位。“德智体美劳”几大方面综合去看,家长在“德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德”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进入到学校,孩子已经带有了家庭的烙印。智育方面的话,孩子进入学校阶段之后,家长能做的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学校的工作,体美劳这些方面其实都是家长可以做但是经常被忽略的,比如说劳动方面,可以让孩子体验家庭劳动,去分担家务;美育方面,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去欣赏自然风光之美。家长可以做学校课程之外的必要补充,但是家长要提升意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这是我们需要向家长进行科普的关键点所在。”

创新互联网教育

除去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教育发展之外,中共中央针对教育模式改革也有了新的倡议,例如推进“教育+互联网”的发展。您作为创新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对这一倡议您保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姚院长认为:“互联网赋能教育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未来社会来说将成为一种必备的素养。未来是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我们有足够的信息素养作以支撑。这样的趋势之下,也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所作为的空间。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国家提倡“教育+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赋能的角色。本质上来讲,做的还是教育,而教育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教育的英文单词本身的含义有“引申”和“激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管是师生,还是亲子,都需要通过连接创造支撑,给予孩子以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如今提倡的是个性化规模化的教育,要如何实现呢?意味着我们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辅佐每一个孩子制定他们的成长路径,来做一个数字画像。所谓的“数字孪生”是基于孩子个体特征而产生的,目的是为了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来给孩子提供更符合他自己的成长发展趋势的资源,互联网是除了学校家庭社会之外的一个新的拓容,丰富了这些环境资源。

如何运用这些资源辅佐孩子全面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互联网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如何让技术本身为教育赋能的过程当中,又能把教育中最本质的内容发挥出来。任何技术都是要围绕人的发展,人的生活去做努力的,本质来说我们还是要去研究人如何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赋能教育时如何能够趋利而避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没有唯一真理
没有唯一真理
聚焦那些未曾结束的品味信息
1015文章数 14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