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跟着龚志贤先生学习慢性支气管炎 的治疗要点。
0 1
慢性支气管炎以反复、持续咳喘为特征。
肺主气司呼吸,其气以下行为顺,清肃宣降为常,故咳嗽、气喘的呼吸异常证象为病在肺。
从临床所见,本病罹患者多系老年,体质差、病程长,随着病情的发展,每由肺而波及其他脏器,一般是由肺而脾以及于肾。
因此,本病本质上属内伤虚证,病在肺,又不止于肺。
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开阔治疗思路,不只在“肺”上打圈圈,同时又可跳出“炎症”的框框,避免专事清热消炎,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作用。
0 2
本病的另一主要证候为咯痰。
咯痰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反应,也是病情加重或减轻的一个重要标志。临床上常见随着痰量的减少和消失,咳喘亦得以好转和缓解。
因此,对痰的辨证和治疗在本病中占有特殊位置。
痰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从外知内”、“见标识本”,据以辨证的重要客观依据。
其产生机理,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有关。
内因如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水上泛,外因如六淫寒热之邪犯肺等等,皆可使水液运化失常,聚而为痰。
慢性支气管炎的痰,大体可分为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四种,一般可从量的多少,质的清浊,色的黄白,咯出易否等辨别。
前人从实践中总结:“沫清是寒痰”,“多而易出是湿痰”,“稠浊是热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是燥痰”,可供参考。
当然还要结合脉象、舌象和其他症状综合辨证。
0 3
祛痰药物中,各有所宜者。
如苏子、白芥子宜于寒痰,半夏、南星宜于湿痰,瓜蒌、竹茹宜于热痰,川贝母、沙参宜于燥痰。
但更重要的,不是见痰治痰,而是治痰之所由生,这是中医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原则。
寒痰因于阳虚,当温化,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肺脾阳虚者,宜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杏仁;
脾阳不运者,宜理中二陈汤:党参、干姜、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
肾阳亦虚者,宜加减真武汤:附子、白术、白芍、干姜、五味、细辛、法夏、甘草。
湿痰当燥之,宜二术二陈汤:白术、苍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热痰当清化,宜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麦冬、桑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
燥痰当润之,宜养阴清肺汤:玄参、麦门冬、生地黄、白芍药、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0 4
临床所见,本病以寒痰较多,热痰多见于继发感染者。
由肺而降至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因此,病已累及肾脏的肾虚病人,治疗较病在肺脾者困难。
我在临床上,对肾阳虚者,重用附子等温阳药,自拟扶肾蠲饮汤:制附片30克,干姜12克,桂枝12克,半夏12克,细辛6克,炙甘草9克。
用于畏寒怯冷、咳喘动则尤剧,咯白泡沫痰,量多易出,舌淡苔白滑、脉弦尺弱者有效。
曾治老年男性于某某,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在天气骤然变化时最易犯病,近几年来病情加重,严冬寒冷季节尤剧。
泡沫痰多,咳喘动则更甚,不能平卧,畏寒怯冷,自汗恶风,腰膝酸软,食少便溏,目下微肿,面浮少华,脉弦数而无力,尺候不足,舌质淡嫩,苔淡黄滑润多津。
此次发病半月余,体温低热,持续不退,辨为肾阳虚衰,饮邪内伏,予扶阳蠲饮汤一剂。
初服未见口渴心烦等热象反应,乃将附子加为60克,以增强温肾扶阳之力。
药后痰量减少,胃纳渐增。服至7剂,体温正常,咳喘大为减轻,精神转佳,继以小剂右归饮调理。
老年性寒饮多因肾阳不足,治宜温肾扶阳,服此方见效者不少。但需特别注意的是,附子有大毒,要先煎透熟,服之不麻口为度。
肾阴亏损,水泛为痰,咳喘气促,痰多味咸,舌红或紫,舌上少苔者,则非扶阳蠲饮汤所宜,当用金水六君煎:熟地黄、当归、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此证肾阴不足是本,痰为标,故熟地要重用至30克左右,余药为其四五分之一即可,否则,本末倒置,效必不著。
0 5
肺合皮毛。本病患者肺气受损,卫外功能减弱,故极易感冒,感冒又常导致急性发作,促使病情加重。
在治疗上,要遵循“急则治标(肺)”的原则。
由于病人多阳虚之体,阴邪内伏,一旦受邪所侵,内外相引,每从寒化,发为表寒里饮之证。
这是感冒的一个特殊类型,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相当常见。
我常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药、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甘草。
方中麻、桂、芍、草外散风寒,调和营卫,姜、辛、味、夏温肺蠲饮、止咳平喘。有郁热者,加石膏。审证得当,疗效颇佳。
如一老年男性病员,患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受凉辄发。
症见恶寒、身痛、无汗,清涕鼻塞,咳喘泡沫痰多,体温39℃,但自觉不发热,也无口渴、苔黄舌红、溲黄便结等“热”象。
予小青龙汤,一剂热退,二剂感冒即愈,咳喘亦减。
若病人以喘为主,喉间痰鸣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大枣、五味子、半夏、紫菀、款冬花。
表寒肺热,痰黄白夹杂者,用定喘汤:麻黄、杏仁、白果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黄芩、桑白皮、甘草。
肺热甚者,用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0 6
经以上治疗,病情缓解后,要注意锻炼,增强体质,坚持做一些力能胜任的保健操,如太极拳、呼吸操之类,要严防感冒。
药物治疗重在扶正培本,视何脏虚损而予以相应调补。
设肺虚,卫气不固,易感冒者,用玉屏风散。
脾虚,消化力弱者,用香砂六君子汤。
肾虚,动则气喘者,酌情选用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之类加减,剂量宜小,贵在坚持,不可操之过急。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龚志贤论杂病》,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