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被誉为“百戏之祖”,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她从六百年前的江南水乡走来。戏台之上,一颦一笑诉说着传奇故事,婉转唱腔悠悠飘散在风中。
这是一个年轻的时代,是一个创新求变的时代,古老的传统艺术遇上新时代的青春朝气,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昆曲“入遗”2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百年昆曲的年轻之路,体会国粹的全新魅力,感受跃动的时代脉搏!
昆曲相传剧目有八百余出,然而时过境迁,昆曲也曾一度面临演员断层、剧目散逸的危机。危机催生变革,在昆曲入遗20周年之际,众多昆曲从业者守正创新,让传统国粹重获新生。
在“传帮带”的基础上,他们从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依据传承的规律“捏”出新戏。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历经两年筹备,推出古典新编戏《世说新语》。
“昆曲王子”张军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集结了两岸三地的优秀制作团队,被誉为“当代昆曲最好的样子”。此外,实景园林、演唱会、音乐会等多种表演形式,也使古典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不仅如此,昆曲从业者近年来突破桎梏,开创性、跃进式地将民国往事、革命故事和抗疫时事作为创作素材,推出一系列新编现代戏,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对话当下,以别样的方式反映时代的声音。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年轻昆曲演员的创新尝试下,昆曲也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点赞和关注,昆曲人频频走近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业,与年轻的观众们进行互动。
年轻人走进剧场,孩子们报名“小昆班”…… “昆曲+互联网”等创新形式,让“阳春白雪”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风靡年轻观众的新“国潮”。
记者:林凯、曹彦语
实习:闫一帆、董悦、李思恬、吴贞贞、宋文瑾、刘紫璇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