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摘自标准原文
内部环境
一、资源分析$ Z2c$ L; O$ D
组织的资源是指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和,包括:有形、无形、人力资源,分析的目的是识别组织的资源状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制定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影响。
(1)资源分类:有形、无形、人力资源
(2)决定竞争优势的组织资源
a.资源的稀缺性;
b.资源的不可模仿性:+
①物理上独特的资源;
②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长期积累获得);!
③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
④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
c)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d)资源的持久性。
二、组织能力分析
组织的能力是组织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是组织各种资源组合的结果,组织的能力包括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组织管理等组成。
1、研发能力:从研发计划、研发组织、研发过程、研发效果进行衡量;
2、生产管理能力:包括生产过程、生产能力、库存管理、人力管理、质量管理等;
3、营销管理:从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市场决策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1)产品竞争能力分析:市场地位、收益性、成长性。 (a)市场地位——占有率、覆盖率; (b)收益性——利润空间、量本利分析; (c)成长性——销售增长率、市场扩大率等。a, m! N) z( I$ D , (2)销售活动能力:包括对销售机构、人员和管理等基础数据的评估。 (a)销售绩效分析——销售计划完成率; (b)销售渠道分析——销售渠道结构、中间商评估、渠道管理。 (3)市场决策能力:是以产品竞争力、销售活动能力分析。
4、能力:筹集资金能力、使用和管理资金的能力。
(1)筹集资金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
(2)使用和管理资金的能力——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
5、组织管理能力:
(1)职能管理体系的任务分工;
(2)岗位责任;
(3)集权和分权情况;
(4)组织机构(直线职能、事业部);
(5)管理层次和管理范围的匹配。
三、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1、概念:管理层将公司范围内的技术和生产技能合并为使各业务可以迅速适应变化机会的能力。
2、辨别方法:功能分析、资源分析、过程系统分析;
3、评价方法:自我评价、产业内部比较、基准分析、成本驱动力和作业成本法、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
四、价值链分析
(一)、价值链的两类活动:
1、基本活动:
(1)内部后勤:与产品投入有关的进货、仓储、物流和分配活动,如:原材料的装卸、入库、运输及退货等;
(2)生产运营: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活动,如:机加工、装配、设备维修、检测等;
(3)外部后勤:与产品的库存、分送给消费者有关的活动,如产品的入库、接收订单、送货等;
(4)市场销售:促进和引导消费者购买组织的产品的活动,如广告、销售定价、销售渠道等;
(5)服务:是保持和提高产品价值有关的活动,如培训等。
2、支持活动:
(1)采购管理:既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也包括资源投入的管理;
(2)技术开发:改进组织产品和工序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技术,这些技术开发活动不仅与最终产品直接相关,且支持组织的全部活动,是判断组织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3)人力资源管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活动;
(4)基础实施:是指组织的机构控制系统以及文化等活动,与其他的支持活动有所不同,是用来支撑整个价值链的运行。
(二)资源能力的价值链分析:
1、确认哪些是支持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
2、明确价值链内各活动之间的联系;
3、明确价值系统内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
外部环境
一、组织的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
(1)分析的内容
政治因素对组织有直接影响,但一般政府是通过法律对组织进行间接影响,法律环境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
(a)与组织相关的法律规范;
(b)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等部门;
(c)组织的法律意识;
(d)国际法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法律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特点:
(a)不可测性,组织很难预测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变化;
(b)直接性,直接影响组织的活动、状况;
(c)不可逆转,一旦对组织有影响,就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而且是无法回避和转移这种变化的。
2、经济环境分析
是构成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a)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五个方面。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
(b)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人均GDP、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组织形式。
(d)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包括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物价政策、物资流通政策等。
(e)当前的经济状况: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总体变化,影响因素包括:税收水平、通货膨胀率、贸易差额和汇率、失业率、利率、信贷政策及政府投放等。
(f)其他一般经济条件:如工资水平、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等。
3、社会和文化环境
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和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包括:
(1)人口因素
(2)社会流动性
(3)消费心理
(4)生活方式的变化
(5)文化传统
(6)价值观
以上因素对组织制定营销、促销、开展业务、管理内部资源的战略产生影响。
4、技术环境
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 .对战略的影响:
(1)基本的技术进步使组织能对市场及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分析。
(2)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和新兴行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使组织扩大经营范围或开辟新市场。
(3)技术进步可创造竞争优势。
(4)技术进步可;导致现有产品被淘汰,或缩短生命周期。
(5)新技术的发展可使组织更多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可持续增长等。
二、产业环境分析
1、产品的生命周期
(1)导入期:用户少、竞争对手少、高毛利、规模小、经营风险高等特点。
(2)成长期:标志是产品销量增大,单品利润高,主要策略是市场营销,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任然在较高水平。
(3)成熟期:标志是竞争者之间的价格竞争,毛利下降。风险进一步下降,达到中等水平。策略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4)衰退期:策略是防御,以获得最后的现金流,降低成本,如无成本的控制优势,应考虑退出。
2、产业的竞争力
每一种产业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进入者、替代者、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波特《竞争战略》)。
(1)五种竞争力的分析:
a.潜在的进入者的进入分析: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呈现的进入障碍与准备进入者可能遇到的现有在位者的反击。分别称为“结构性障碍”和“行为性障碍”
b.替代品的替代威胁:分为直接替代品和间接替代品。
c.新老产品的的替代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即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概念,价值=功能/成本。
d.供应者与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组织具有双重身份:对上游是购买者,对下游是供应者,讨价还价主要围绕价值和增值两个方面:功能和成本。购买者和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a)买方的集中程度和业务量的大小;
(b)产品差异化的程度和资产专用性的程度;(如:国外的高端产品、家用电器)
(c)纵向一体化程度;
(d)信息的掌握程度。
(e)产业内现有组织的竞争: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以及增加对消费者服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竞争环境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
未来的目标、假设、现行战略、和潜在的能力
(1)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有利于预测竞争对手对其目前市场地位及财务状况的满意程度,从而推断其改变现行战略的可能性及对其他组织的战略行为的敏感性。
(2)竞争对手的假设:包括竞争对手对自身的评价和对所处产业以及其他组织的评价。
四、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主要因素有:产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等。
2、消费者分析
是重点考虑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消费细分、消费动机、消费者未满足要求。
【体系管理】专注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知识的分享!包括质量书籍、培训教材PPT、体系运行全套文件制度及表单、审核技巧、实战案例、内外部培训、各体系知识分享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