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文是个“85”后,却没有同龄人的浮躁。在中阳钢厂持续从事焊接工作18年来,对工作始终保持热爱。焊接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手到擒来。凭借一把焊枪和一颗匠心,他在吕梁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二届吕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吕梁技术状元”。
焊接,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门非常考验眼力、手力、耐力的技术活,差之毫厘都会对成品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每一件作品不仅要在质量上过关,还要外表美观,使它们成为一件件具有美感的工艺品。只有做到眼精、手稳、心静、气匀,做出来的焊缝才能够匀称美观、天衣无缝。”郑建文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很苛刻,为了保证成品完美无瑕,不管是在20多米的高空作业,还是在狭窄的空间内,任凭高达数百度的焊花四溅烫伤皮肤,仍能保持一个姿势专注作业,一些重要部件的焊接往往要求一次性连续作业,蹲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烫伤疼、腿酸、脚麻、脖子困,但一个轻微的晃动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不能停下来。”郑建文轻描淡写地说着,听者却能感受到他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每一滴汗水浇灌每一朵焊花。郑建文现在焊接出来的成品都经得起用放大镜和X射线检测。
“刚开始学焊接作业,焊得歪歪扭扭根本看不过眼,和标准差了太多太多,连焊接最基本的尺寸标准都不懂。”郑建文坦诚而直接,“为了学好学精,吃了很多苦,光是埋头焊是不行的,必须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可是,我只有初中文凭,学习的过程很艰难。”郑建文买了很多专业书籍来钻研,但是晦涩的专业术语经过反复研读还是很难懂,针对这类知识点,他常常是一边看书,一边对照图样拿起焊枪在废钢板上练习,用心揣摩焊枪的角度、摆动的幅度、移动的速度……焊接中,再回头看书里的内容,在实践和理论的反复学习中,郑建文会忽然恍然大悟,这时的他是最开心的时候,学习的快乐让他在前进的路上一往无前。啃下一个又一个知识点,郑建文凭借自己的努力现已考取了焊工高级工证书。
“我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觉得失败反而特别能提高自己,去年在首届技能职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经过这一战,我就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郑建文“爱学习、肯钻研,喜欢思考总结”在同事中是出了名的,正因为如此,他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创新,仅仅一年时间,他就逆袭成为“吕梁技术状元”。比赛中,3个小时,4个焊件,他从观察,打磨,安装,焊接中调节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接极性及气体流量等各项参数,包括焊接结束后的清理,每个细节把控上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在旁人眼里,郑建文获得“吕梁技术状元”,这在我市已经代表焊工的最高水准了,但是,郑建文不这样想,“这个奖对于我是肯定,更是鞭策,这已经不是我个人的奖,现在代表的是我们吕梁的焊工水平,这需要我更加努力继续精进,决不能给我们吕梁丢脸。”他不满于现在的水平,还想在技术上追求更精更高的造诣。
郑建文在去年参加了我省职业技能大赛,只获得了优胜奖,但是这次比赛对于他的促进非常大。他看着别的地区的参赛人员有国家级的专业师傅教,有专门的时间练习,很是羡慕。“因为我还有生活生计需要维持,所以不能闲下来专门钻研比赛的事,我现在最想的就是跟着更专业的师傅去学。”郑建文说这些时满眼都是对学习的渴望,“市委重视技能人才,才使我们有了出彩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有更多技术和理论的支撑,我还想去参加省里和国家级的比赛,成正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为咱吕梁争光。”
在弧光闪耀中历练,在焊花飞溅中成长,相信郑建文定会用他饱满激昂的青春在不懈努力中实现他的工匠之梦。(记者 张娟娟)
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