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血洗湖南浏阳的历史真相
湖南浏陽有很多关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说和遗迹,有传其曾在金刚石霜寺当过和尚的,有说其在大围山斩断龙脉的,还有人说金刚太子湖是以其太子驾临而得名的(另一说为唐僖宗太子)。总之,众说纷纭,不论真假,皆成典故,皆成名胜,且笑而品之。然近闻老朱血洗浏陽者,顿觉此事可大可小,有必要弄个明白。
关于朱元璋血洗浏陽有多个版本:一是朱元璋为了报复浏陽人支持陈有谅,下令血洗浏陽。二是刘伯温看天象说浏陽三百年后将要出天子,。朱元璋为保其万世江山,遂开杀戒,诛灭全城;三是传说当年老朱在浏陽行乞,由于偷了人的红薯,被人暴打,发誓当皇帝血洗浏陽;四是传说朱元璋当皇帝后,他的各派系纷纷前往南京向他庆贺。他疲于应付,因而下令各路人马要按顺序依次进京。当他听说有队人马到长沙时,便下令“歇息三天”,不料被误传为“血洗三天”(另一说为“街杀”误传为“皆杀”)。
种种传言看似逼真,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其中漏洞。首先,如果说朱元璋因为浏陽人支持过陈友谅就杀掉全县百姓,那么江西人命运似乎会更惨,因为朱元璋跟陈友谅鏖战鄱陽湖时,陈友谅得到当地人的大力支持。事实上,朱元璋称帝以后,虽然打击报复过江西人,不过报复的方法,不是大开杀戒,而是加征赋税,使得江西百姓纷纷逃离,涌入邻近的湖广一代,不仅是浏陽,整个湖广都有大量江西人定居,成了“江西填湖广”移民史的一部分。浏陽亦是如此。史载浏陽正常年份征粮四万石,朱元璋即位后将征粮数额增加一倍达到八万石。
其次,因为风水问题而杀光全城更是荒唐,似乎只有在戏剧中才能看到;至于朱元璋行乞时在浏陽遭侮辱而发誓杀光浏陽人,似乎夸大了朱元璋的暴虐和狭隘,想他行乞多年,受辱怕也不是只有一次,更何况因为被人打,就杀光整个县,也太不可思议了。至于误传旨意而开杀戒,恐怕是后人“善意”的猜测:赶着登基的皇帝下这样的命令本来就有悖常理,他的部下就算没有脑子,也得想想当年常遇春杀降的后果。既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老朱下令血洗,也就只能将“有意”说成“无意”吧。
由此看来,所谓纯属传说,不但缺乏可靠文献资料的佐证,就连传说本身也版本众多,经不起推敲。
那么朱元璋血洗浏陽之说为何流传甚广呢?这恐怕跟世人凡事寻根究底有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朱元璋血洗浏陽”不过是人们给既定的事实找的一个原因而已。这个既定的事实就是土著浏陽人所剩无几,当代浏陽人是江西、广东等地移民组成以及浏陽“十里不同音”、浏陽方言与湖南其他地区方言的巨大差异。这些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都是方言惹的祸?
方言还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不仅能反映出一方人的性格,还能帮助人们追根溯源,辨别亲疏。
湖南人谁不知道“江西老表”?一提到江西老表就扯出江西填湖广的的往事,浏陽人在外地常常被问及有关江西问题,起因往往是浏陽的方言。
“浏陽话怎么跟湖南其他地方的话差别这么大?”">
“因为浏陽话是赣语的一种“">
“为什么浏陽人讲江西话?”">
“因为很多浏陽人是从江西迁过来的。“">
“原来的浏陽人哪里去了?”">
“被杀掉了。”">
“什么时候?”">
“有好几次吧。”">
“是不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天下,浏陽人帮了陈友谅,所以……”">
“嗯,是的。”">
“听说浏陽历史上遭受过几次屠杀?”">
“是的,几乎死绝了。”">
“啊,什么时候的事?”">
“朱元璋的时候。”">
“听说浏陽人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
“对啊,我们家祖上就是从南昌迁徙过来的,那时不是朱元璋血洗浏陽嘛,浏陽本地人都那个了。”">
以上就是身处外地的浏陽人经常会碰到的谈话,说也奇怪,朱元璋血洗浏陽的说法在浏陽以外的地方流传甚广,在本地却很少听说。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浏陽人,也是离开家乡之后,才知道有“朱元璋血洗浏陽”一说,此前虽听过浏陽人历史上惨遭灭绝的横祸,然而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却没人讲得清楚,而可靠的文献、实物资料,实在少得可怜,寻求答案无果。反而是到了外地之后,从他人口中知道了以上一些说法。其中朱元璋因浏陽人帮助陈友谅而报复这一传言成了浏陽人跟外地人解释的最好材料:本来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既然别人那里有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在所有答案中又看似最合情合理,也就当真了,随着传言流传愈广,越来越多的人以为找到了久违的答案,于是默认这个说法。
事实就是如此,当有人问浏陽人是否相信“朱元璋血洗浏陽”时,相信的人的理由大都是“应该有吧,不然怎么解释浏陽人都是从江西、广东迁过来的?“浏陽“十里不同音”就是明证。”">
“为什么浏陽话与长株潭差别那么大呢?这好像能从一个侧面映证这个提法。”还有人将蒙元“跑马圈地,血洗浏陽城”的“事迹”张冠李戴,加到朱元璋的头上。
无辜的罪魁祸首?
语言的多样性源于移民来源的复杂,而移民城市形成原因则是建立在土著居民大量消亡的前提上。为什么土著浏陽人所剩无几,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找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朱元璋因报复而下令“血洗浏陽”系属传言,但浏陽人遭受灭顶之灾与朱元璋有着莫大的关联。众所周知,陈友谅系湖北沔陽(今湖北洪湖)人,与朱元璋争天下时,双方长期在今湖南湖北江西一带打拉锯战。乱世之中,不少土著浏陽人为避战乱,背井离乡,加上战死、疫病、逃避税赋和劳役,隐瞒人口不报,朱元璋军队对汉军残余的清剿,几经折腾,浏陽境内“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另外,因浏陽人民曾助陈友谅粮饷,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迁怒于浏陽人民,将浏陽田赋加倍科征,百姓不堪重负,相继外迁。以上种种,促使土著浏陽人“逃散丧亡,抛荒不知凡几”。战争结束后,洪武不得不征调大批江西百姓到浏陽安家落户。
至于浏陽人为什么以江西移民居多,则不难解释。一是如上所述,江西在朱陈之争处于前沿阵地,百姓不堪战乱,四下逃散,有一部分逃到浏陽,据浏陽于氏族谱记载:“始祖元成公,后唐同光2年(924)自洪州南昌丰城瓦子湾偕兄元湘公宦游来楚之武陵(今常德)……六世贤臣,字祥钦,赠光禄大夫,适元季陈友谅之乱,各省居民纷纷避寇,公挈其眷属由江西徙浏陽。”二是朱元璋登基后发现湖广人口稀少,使江西人迁往填补,即历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战乱后的浏陽地广人稀,需要移民来填补,而浏陽毗邻江西,江西移民就成了最大来源。
可见,土著浏陽人大量伤亡、当代浏陽人以江西移民后裔居多,与朱元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些都只能说明浏陽方言的复杂以及跟赣语的渊源,却不能作为朱元璋血洗浏陽的证据。
综上所述,由于浏陽移民城市的身份和浏陽方言复杂性,促使人们寻找一个答案,在文献资料欠缺的情况下,民间传言便填补了这一空白。这种传言越传越广,许多人就信以为真。既然传言都与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有关,而朱得胜,他的名字就代表了一个时代,加上以讹传讹,“朱元璋的时候”变成了“朱元璋”,故得朱元璋血洗之说。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朱元璋无心血洗浏陽,却参加造成了与血洗相似的结果。如此看来,朱元璋被加上“血洗”的罪名的确是受了冤枉,但将此与他给浏陽人民造成的的苦难相比,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是历史真相大于天,该批判的要批判,该正名的还是要正名。
虽然我的祖先400年前才迁到浏陽,但我时常感慨浏陽人的多灾多难。别的不论,就说800年间两次惨遭灭绝(据《浏陽县志》《长沙府志》载,宋末元初,由于遭到强烈的抵抗,蒙古军自潭州(今长沙)开始,对浏陽进行过大屠杀。)就足以令人扼腕悲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